時間:2019-02-27 10:18:12來源:電機技術日參
機座加工是電機制造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許多莫名其妙或諸如“跳蹦迪”似的“雷人”故障多與電機機座有關。這里Ms.參以不同機座機加方案進行比較,闡述不同加工方法的優劣。
不同的機座加工方案對比分析
機座加工與鐵心制造和定子加工的關系非常密切,在確定機加工方案時,必須同時考慮鐵心沖片制造和定子精加工。保證定于鐵心內圓和兩端止口同軸度的方案,可分為光止口、光定子鐵芯內圓、光定子鐵心外圓、“兩不光”和“兩光”等五種。
●在光止口方案中,定子鐵心內外圓不進行機加工,壓入機座后,以鐵心內圓定位精車機座止口。在光定子鐵心內圓方案中,以機座止口為基準精車或粗磨鐵心內圓,在光定子鐵心外圓方案中,以鐵心內圓為基準精車鐵心外圓,壓入機座后,不將進行機械加工,在“兩不光”方案中,定子鐵心內外圓不進行機械加工,壓入機座后,機座止口也不再進行機械加工。在“兩光”方案中,以一端精車過的機座止口為基準,精車鐵心內圓和另一端機座止口。
●按照加工定位基準面的不同,機座加工也可分為兩種不同的加工方案。第一種方案是以止口、端面為定位基準面;第二種方案是以底腳平面和底腳孔為定位基準面。
加工時,首先加工基準面,然后,以基準面定位加工其它部位。在光止口方案中,止口因鐵心壓入機座而引起變形,經精車止口后,止口圓度較好。以精車止口消除機座加工、鐵心制造和裝配時所產生的誤差,從而達到所要求的同軸度。因此,定子的同軸度主要取決于精車止口時所用脹胎工具的精度和定位誤差。在機座零件加工時,對止口與內圓的同軸度和精度可放低些,有利于采用組合機床加工或自動線加工。但多一道光止口工序,以致多占用一次機床。面且精車止口時,應采取適當的措施,防止鐵屑落入繞組端部,損傷繞組。
●在光定子鐵心內圓方案中,定子的同軸度是依靠止口定位精車或磨削鐵心內圓達到的,可放松對機座內圓與止口同軸度的要求、以及沖片內圓精度和內外圓同軸度的要求。但精車或磨削鐵心內圓將使鐵耗增加,性能下降。除特殊情況下還保留這種方案外,一般都已不采用。
●在光定子鐵心外圓方案中,鐵心外圓的精度和鐵心內外圓的同軸度是依靠鐵心壓裝后,以內圓為基準精車外圓達到的。可放松對沖片外圓的精度和內外國同軸度的要求。鐵心外圓加工時,切削條件較差,用單刃車刀加工,刀具壽命較短。由于鐵心壓入機座后,不再進行加工,所以對機座的精度和同軸度要求也都較高。
●在“兩不光”方案中,定子的精度和同軸度完全取決于零件的加工質量,對沖片,鐵心和機座的加工質量都要求較高。但省去一道鐵心壓入機座后的精加工工序,流水作業線無返回現象,易于合理布置車間作業路線。
●在“兩光”方案中,定子的同軸度是依靠止口定位精車鐵心內圓和另一端止口達到的,可放松對沖片內圓精度和內外圓同軸度的要求,但精車鐵心內圓也將使鐵耗增加。這種方案在中型異步電機的定子加工中有時采用。
兩種不同加工基準面的方案進行分析和比較
●第一種加工方案的優點是主要工序(端面、止口和內圓的加工)采用通用的臥式車床或立式車床加工,設備通用性大;裝夾方便,加工效率高;工藝方法容易掌握;機座圓周壁厚均勻;中心高尺寸容易保證。其缺點有三:(1)兩端止口與內圓不是在一次裝夾中加工出來的,定位和裝夾中產生的誤差,使一端止口與另一端止口和內圓的同軸度較低。尤其是當止口胎具磨損成不能經常保持清潔的情況下,形位公差就會超差。(2)在止口、內圓加工后鉆底腳孔,由于底腳孔鉆模的定位不方便,使底腳孔對機座中心線的距離容易產生左右不對稱。(3)止口定位面積小,加工止口和內圓時容易因裝夾產生變形。
●第二種加工方案的優點是以平面作為定位基準面,穩定可靠;機座兩端止口和內圓可以一次裝夾加工出來,同軸度高;節約裝卸工時,先加工底腳后精車內圓能減小裝夾變形。其缺點有四;(1)對底腳平面的精度要求較高;(2)因加工底腳平面時內圓尚未加工,底腳平面加工量的多少將影響內圓加工。不易同時保證機座壁厚均勻和中心高的精度;(3)對設備和加工技術要求較高;(4)增加工時和成本。
山此可見,第一種加工方案容易掌握,加工效率高,質量也可保證,因此,在工廠中用得最普遍。但是,當機座加工向自動線發展時,要求工件在各工位上的夾緊狀態保持不變。
這在以底腳平面定位時較易做到,所以,又趨向于采用第二種加工方案。在整個自動線上,為保證機座中心高的精度,通常把底腳平面的加工工序分為粗銑和精銑兩道工序,分別安排在止口和內圓加工工序的前面和后面。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標簽:
上一篇: 新型變頻調速控制系統對交流...
下一篇:晶硅電池表面鈍化技術研究分析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