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21 10:59:50來源:格創東智MES高級工程師王力
當前,全球制造業正加快邁向數字化、智能化時代,智能制造對制造業競爭力的影響越來越大。一般來講,智能制造就是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實現泛在感知條件下的信息化制造。而要實現這一點,離不開一個強大的的計算機集成制造平臺(CIM)的技術支撐。
CIM(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在國內被翻譯為計算機集成制造,又稱計算器集成制造、計算機綜合制造,是利用計算機、網絡及通訊等信息科技,整合與管理制造過程中的所有活動的系統。自CIM的概念被提出后,在世界各工業國的推動下,多年來不斷得以豐富和發展,歷經了百家爭鳴的概念演變進入到蓬勃發展時期。其主要目的在于將工廠內部各個獨立的自動化系統加以集成,以發揮整體的效益,避免自動化孤島的形成。
CIM系統有三個基本的關鍵要素以達到彈性化設計與生產的目標:
1.數據的儲存、提取、運用及呈現的方法
2.檢測狀態以及自我修正的機制
3.結合各分散的子系統的方法
如下是一家高科技制造企業應用系統框架圖,其中CIM包含生產管理,設備監控,物流控管三層。
CIM的自動化建設需要三大核心系統:MES、Auto和DSP。接下來我們逐一介紹。
MES
制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m,MES),是一套面向制造企業車間生產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它是一個環境也是一個架構,它將實時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系統(如生產流程規劃系統等)結合,使得企業、工廠或流程控制系統之間得以鏈接起來。在IC、LCD、PCB及電子零組件等高科技產業中,由于制造現場流程復雜,分批、并批、跳批、外包、插單、抽單等異常生產狀況極為頻繁,使得以財務、會計為出發點之ERP系統中之制造相關模塊難以勝任,于是從工廠營運層考慮的專用型系統便應運而生。MES用于制造生產,主動收集及監控制造過程中所產生的生產資料,以確保產品生產質量,改善企業制程,提高生產效益。
Auto
機臺自動化(ToolAutomation,Auto),主要為在制品管理,生產數據收集,制程參數管理,傳送管理,混批管理,線上抽樣管理五大主軸
常見的機臺自動化包含二種架構:
1、BC(BlockControlSystem):中文名稱為「設備線控制系統」,用來整合生產在線各設備之間的溝通,主要任務為將MES的制程參數傳給各設備機臺,并控制WIP的平衡,記錄各WIP在生產過程中的相關參數,并在制程結束時,回報給MES系統。
2、EAP(EquipmentAutomationProgram):中文名稱為「機臺自動化程序」,用作為設備主控計算機ControlPC,CPC)及MES之接口程序,本身的邏輯不多,主要任務在將設備主控計算機數據的格式轉換為MES可以接受的Message。
DSP
自動派送系統(Dispatching,DSP),是實現自動化生產、無人工廠的核心系統。搬送系統應用范圍最廣的是在半導體和液晶面板FAB廠。它綜合MES生產數據、MCS物流數據實時計算最佳派送效率,快速準確的將Carrier(半導體載具)搬送到目的地,減少設備空閑時間和影響產品品質的異常問題。主要有以下三大功能:
1、LoadRequest:設備開始生產時,計算出最優Carrier,自動派送上機。
2、UnloadRequest:產品生產完成,計算出最優目的地,自動將Carrier從設備上退回Stocker(倉儲)。
3、S2S:維持各Stocker之間的安全水位及最優Carrier數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CIM是組織現代化生產的一種哲理,一種指導思想。它助計算機硬、軟件,綜合運用現代管理技術、制造技術、信息技術、自動化技術、系統工程技術,將企業生產全部過程中有關人、技術、經營管理三要素集成起來,并將其信息流與物流有機地集成及優化運行。作為TCL孵化的創新型科技公司,格創東智擁有業界領先的CIM自動化建設經驗,并致力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AI)、大數據、云計算等前沿技術與制造行業經驗,打造行業領先的“制造x”工業互聯網平臺,同時為各類企業提供優質、安全、高效的管理IT服務,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贏得市場競爭。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
標簽:
上一篇:美世樂(廣東)伺服技術有限公司
下一篇:變頻器影響電機的因素有哪些?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6-16
2025-06-09
2025-06-06
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