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28 10:43:17來源:網絡轉載
接前文Ford的電池包,我們知道當設計初步定型下來,后來我們就是通過各種辦法優化了。在模組設計里面,涉及到參數優化,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單體的膨脹,之前也談過選擇電池的路徑
這個膨脹導致了模組往縱向方向拓展,對端板和整個模組的絕緣都會有挺大的影響,集中給模組加壓的方式里面
一次固定方式:激光焊接的端板
綁帶、長螺桿等
也要考慮里面泡棉或者隔離棉的壓縮量,通過估算或者后期加傳感器總是有些麻煩
這個可以追溯到波音的GS湯淺方殼這里,單體的膨脹在各種條件下極致引起了外部結構短路,再引起更多的失效。
備注:這是最為極端的情況了,在原有的化學體系下,應該不需要考慮這種極端的狀況了。不過考慮壽命后期的一些極端情況,在壽命后期再來一些濫用,安全事件可能更容易發生一些。
所以嚴格意義上,我們需要了解電池在各種條件下的膨脹,也需要在不同的優化條件下,會與實驗室內做常溫或者高溫的Cycle實驗存在多大的差距。這是GE、密西根大學和Ford在做,其目標是通過對電池的細致溫度和壓力采集,來突破傳統的(V、I&T三參量)設計SOC門限更大的應用,之前只有項目初期的介紹材料
《ControlEnablingSolutionswithUltrathinStrainandTemperatureSensorSystemforReducedBatteryLifeCycleCost》
進入到2015年的最終報告,在偶然間得到,這個還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的。
離現在越來越少的溫度點不一樣,試驗車可以盡量布置多一些點
通過更高的精度,使得把實驗室用的手段用到車上去
搭出來的Pack是這個樣子的
其實簡化一下,把壓力傳感器埋進入,然后試制一些包,然后通過BMS配置,實車跑一跑,看看耐久跑下來實際的情況可能也是不錯的選擇。
這里還是靠建模做單體的模型然后Pack測試實現的
通過夾具先搭建模型
通過減少單體或者開更大的SOC窗,我是覺得加個壓力傳感器好像還是劃算的。在開發測試中加入一個測量通道,還是值得去嘗試的事。
標簽:
上一篇:壓力傳感器有哪些抗干擾措施?
下一篇:如何選擇傳感器的靈敏度和量程?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