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20 11:27:08來源:網絡轉載
相異步電機是生產應用最為廣泛的電氣設備,其作用是把電能轉換為機械能,企業中電動機消耗的電能占能耗量的60%以上,其中用得最多的是鼠籠形異步電動機,其結構簡單、起步方便、體積較小、工作可靠堅固耐用,便于維護和檢修。異步電動機故障較多,一般可分為電氣和機械兩部分。電氣部分故障有定子繞組缺相運行、定子繞組首尾反接、三相電流不平衡、繞組短路和接地、繞組過熱和轉子斷條、斷路等;機械部分故障有轉子掃膛、振動、軸承過熱、損壞等。為了保證異步電動機的安全運行,在電動機發生故障之后,必須迅速準確查清故障發生的原因,以便盡快地修復。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幾種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
一、電動機定子耐壓強度不良
經驗表明,電機定子耐壓強度不良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由于繞組絕緣方面的缺陷,如:引接線絕緣套管破裂、繞組端部碰傷、相間絕緣破損老化、電動機受潮等原因造成繞組絕緣被擊穿,以致燒毀電動機。
二、電動機空載電流偏大
電動機空載電流與設計導磁材料和制造水平等因素有關,還與電動機的功率和極數有關。一般情況下,電動機空載電流與滿載電流有著一定的比例關系,功率小、極數多、空載電流與滿載電流比值就大,分廠常用Y系列電機空載電流與滿載電流的比值(%)。
對于新電動機或換繞組后的電動機,都需要測試空載電流,若測得電動機空載電流超過正常范圍,表明電動機存在問題,需查清原因以便進行處理,表2列出了異步電動機空載電流偏大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三、電動機三相電流不平衡
當三相電源對稱時,異步電動機在額定電壓下的三相空載電流,任何一相與平均值的偏差不得大于平均值的10%,只有在三相電壓不平衡過大或電動機本身有了故障,電動機才會產生較大的三相電流不平衡。
三相電流不平衡除使電動機產生額外發熱外,還會造成三相旋轉磁場不平衡,使電動機發出特殊的低沉聲響,機身也因此而振動。表3為異步電動機三相電流不平衡原因分析。
四、電動機溫度高
當電動機在額定工作狀況下,正常運行時,其溫度不應超過溫度限值。造成電動機過熱的原因是很復雜的,電源、電動機本身和負載三方面的異常情況都會造成電動機過熱,通風散熱不良也會引起電動機過熱,附圖一列出導致電動機過熱因果關聯圖。電動機長期過熱,會使電動機絕緣受熱老化,影響電動機使用壽命,對于在使用中的電動機,若溫升高,應停機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用。
五、電動機的振動和噪聲
電動機在正常運行時,機身應該平穩,聲音應該低而均勻,電動機的振動應先區分是電動機本身引起的還是傳動裝置安裝不良所造成的,或者是機械負載端傳遞過來的,然后針對具體情況進行排除。屬于電動機本身引起的振動,在生產實際中,多數是由于動平衡不好、軸承不良、轉軸彎曲或者電動機安裝基礎不平,緊固件松動等原因造成的。振動會產生噪聲,還會產生額外負荷。如聲音不正常,可能有下述幾種情況:
1、發出較大的嗡嗡聲時,說明電流過大,可能是超負荷或三相電流不平衡引起的,當電動機單相運行時,嗡嗡聲會更大。
2、發出咕嚕咕嚕響聲時,可能是軸承滾珠損壞所致。
3、發出不均勻的碰擦聲時,往往是由于轉子與定子相擦發出的聲音即掃膛聲,應立即停機處理。
六、電動機掃膛
電動機轉動時轉子與定子內圓相碰擦,稱為電動機掃膛。電動機掃膛時,轉子外表面和定子內圓會出現擦痕,這時說明轉子、定子間隙不均勻。嚴重掃膛會使定子內圓局部產生高溫,槽表面的絕緣在高溫下變得焦脆,造成繞組接地或短路,還能引起電機振動和噪聲,并使電機性能下降。引起電動機掃膛的原因很多,且互相交織。
七、電動機軸承過熱
在小型電動機中,一般前、后端均采用滾珠軸承,在中型電動機中,一般傳動端用滾柱軸承,另一端采用滾珠軸承,也有采用滑動軸承結構。軸承發熱是異步電動機最常見的故障,軸承發熱,輕則使潤滑油稀釋漏出,重則將軸承損壞。
八、缺相運行
在日常工作中,缺相運行是常見故障之一,三相電源中只要有一相斷路就會造成電動機缺相運行。缺相運行可能由于線路上熔斷器熔體熔斷,開關觸點或導線接頭接觸不良等原因造成。三相電動機缺一相電源后如在停止狀態,由于合成轉矩為零因而堵轉(無法起動)。電動機的堵轉電流比正常工作的電流大很多,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接通電源時間過長或多次頻繁地接通電源起動將導致電動機燒毀。運行中的電動機缺一相時,如負載轉矩很小,還可維持運轉,僅轉速略有下降,并發出異常響聲,負載重時,運行時間過長,將會使電動機繞組燒毀。
標簽:
上一篇:如何解決伺服電機和變頻驅動...
下一篇:人工智能在傳感器技術的應用...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
2025-03-20
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