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28 10:27:41來源:網絡轉載
工業控制中的定位,接近開關、光電開關的應用已經相當成熟了,而且很好用??墒?,隨著工控的不斷發展,又有了新的要求,這樣,選用旋轉編碼器的應用優點就突出了。編碼器除了定位,還可以遠傳當前位置,換算運動速度。對于多個控制工位,只需一個旋轉編碼器的成本,以及更主要的安裝、維護、損耗成本降低,使用壽命增長,其經濟化逐漸突顯出來。編碼器在工業自動化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它在很多機臺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它自身的精度影響著產品的精度和質量。
編碼器是將信號(如比特流)或數據進行編制、轉換為可用以通訊、傳輸和存儲的信號形式的設備。編碼器在自動工業中的不斷應用,使自己的安裝方式不斷變化,有實心軸的,中空軸的,還有貫空軸的安裝方式。而這么多的編碼器根據工作原理又可以分為絕對型和增量型。
在實際應用中,編碼器又不可以單獨使用,一般需要和控制器配合使用,如:PLC及其編碼器模塊,還可以和變頻器、伺服電機組合使用,還有和OMRON的凸輪角度測量器一起使用,以及計數器等。
在電池行業中,由于個體電池利潤低,對每分鐘產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舊一代的機臺每分鐘的產量才200—300個,明顯滿足不了現代電池行業的發展需求,在這種形勢下我公司引進了新一代的RO3電池生產線。新生產線每分鐘產量達600只,比舊機臺的產量提高了一倍多,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的產品的競爭力。在這套生產線上,多處使用了編碼器,對機臺自動化的程度的提高起了顯著的作用。
在這套生產線中,其中的一道工藝——電池注芯,編碼器使用的非常巧妙,對機臺自動化控制起了很大的幫助。編碼器的安裝方式為實心軸,和軸套配合使用。應用型態為絕對型,由凸輪角度測量器控制。在這里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凸輪角度測量器,外觀如下所示:
它以1°為設定單位,備有編碼器回轉方向之切換,編碼器之原點指示等便利機能,預先設定控制輸出(凸輪NO.1~8)之ON/OFF角度輸出,輸出為電晶集極開路輸出,這樣便于和PLC的信號連接。
1.應用一,自動下桿。注芯機在待機生產狀態下,注芯桿沿著待機的固定槽軌運行,這時注芯桿縣空狀態。當要投入生產時,氣缸擋塊下打,把生產的槽軌道口打開,使注芯桿沿著這個軌道走,進行注芯。整個過程有點類似于火車軌的換軌。形態如下所示:
整個下桿的自動過程具體描述:當入口傳感器檢測到電池進入時,PLC開始利用凸輪角度測量器預先設定好的角度的ON/OFF信號,進行電池計數,到設定的電池個數時,下桿的氣缸擋塊下來,引導注芯桿進入生產的軌道,注芯機繼續慢慢旋轉,編碼器的角度信號繼續計電池進入的個數,到達另一設定電池個數時,另一氣缸擋塊下來,讓注芯桿出去,進入到原來的軌道,注芯機還是慢慢旋轉,利用編碼器計算出旋轉一周后,開始高速運轉。整個自動下桿的過程,平穩,精確,快速。
2.應用二,自動收桿。自動收桿的過程和自動下桿差不多,只是動作相反。當入口傳感器檢測到沒有電池時,產生一個下降沿,PLC利用凸輪角度測量器的角度ON/OFF信號開始計數,到設定第一次收桿次數時,氣缸擋塊收回,把軌道口堵住不讓其它的桿進入,再繼續運行計數到第二次收桿次數時,另一個氣缸擋塊收回,整機再繼續運轉一周,把剩余的電池帶走,機臺自動停下來處于待機狀態,自動收桿完成。
3.應用三,自動采樣。在注芯機這道工藝中,現場專檢人員一般要進行3~4次抽檢。如果要用手工進行抽取,勢必要把機子停下來,再把注芯的電池一個個取出來,這樣做的話,不僅效率低,而且嚴重影響機臺的的產量,因為高速線一分鐘就600個電池,所以自動采樣抽取就顯得很有必要。整個自動采樣的功能是這樣實現的:在人機界面中上設定采樣數量,選擇自動采樣功能,這時采樣傳感器起作用,PLC利用凸輪角度測量器設定的ON/OFF角度信號開始計數,計數一定的電池數量后,采樣機構開始工作把電池打到采樣槽里,電池數量到達采樣數量時,采樣機構自動退回,電池往原來的輸送槽流到下一道工藝。這樣的抽取方式不影響生產,而且很快,準確。
下表是設定的樣例,可以參考一下
結語
由上面的幾個作用可以看出,這個機臺的自動運轉與這個編碼器有很重要關系。由于有編碼器的存在,就不會發生注芯時,底下沒有電池而造成電池原料泄漏,機臺被腐蝕。
由于編碼器的精確性和廣泛性,在許多定長,角度,速度采樣的場合都有它的身影存在。
標簽:
上一篇:編碼器在起重行業同步糾偏控...
下一篇:新減速機使用中常出現的問題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