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監控設施防雷保護設計
時間:2006-07-31 11:03:00來源:wangsl
導語:?雷電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它會對人體及電氣、電子設備等造成巨大的破壞作用
雷電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它會對人體及電氣、電子設備等造成巨大的破壞作用。雷電災害涉及面廣,電力、建筑及交通等行業都存在如何抵御雷電災害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交通工程領域涉及高新技術較多,但對防雷保護的設計考慮不足或不完善,致使不少機電設備被雷電損壞,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本文以監控系統為例,介紹有關高速公路機電設備如何進行防雷保護的設計。
一、 監控設施防雷的必要性
現代防雷工程主要是對建筑物、人身及設備、設施的保護,使其免于雷電災害的影響。
雷害途徑有很多種,有直接雷(包括反擊雷),還有間接雷,它包括供電線路感應雷電流或雷電流通過線路侵入,這幾種方式都會造成設備不同程度的被損壞。
對每條高速公路來講,監控系統設備主要分布在監控中心及道路沿線外場區域。監控設施多為信息電子設備,以計算機為核心、微電子芯片為基礎,極易受到雷電電磁脈沖的影響及破壞,對防雷要求較高。
高速公路監控中心大樓多按照智能信息樓宇規模建設,本身的防雷保護能力較強,其內的信息電子設備處于較好的防雷保護區域內。按照防雷保護區的劃分,監控中心設備處于LPZ3區,沒有直接雷的威脅,并且脈沖電流殘壓較小,使用一般的措施就可以達到防雷保護的作用。
但監控外場設備,布設于道路沿線,暴露于惡劣的自然環境之中,處于LPZ0A/0B或LPZ1區,其中有的設備如遙控攝像機、大型可變情報板等還有被直接雷打到的危險,使用一般的措施達不到防雷保護的目的。此時就需要采取功能更加齊全的措施來保護外場設備,避免出現設備被雷電損壞的現象。
二、 監控設施防雷保護設計
防雷保護的措施也有很多種,如使用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并使用共地、等電位連接、屏蔽及電涌保護器(SPD)等,但防雷保護不能僅靠某一個設備來完成,而是需要對系統整體進行考慮和設計,限制雷電引起的各種過電壓對設備的影響,使其達到一定的防雷保護能力。
上面已經談到高速公路監控系統進行防雷設計所要保護的對象為監控中心及道路外場監控設備,不同設備所采用的防雷保護措施根據設備的重要性、所處雷擊環境有很大的不同。
監控設施供電多位一級負荷,需要一周7天、一天24小時的連續工作,每個設備對系統的重要性都不能輕視。但監控中心大樓設備和道路沿線設備所處雷擊環境差異很大,所以兩部分設備的防雷保護措施應分別考慮。
監控中心大樓具有良好的防雷保護能力。首先,大樓頂部均設有避雷針、避雷帶等直接接閃器,可以防止直接雷對大樓本身及內部設備的破壞。其次,監控大樓均有良好的接地系統和等電位連接的設置,使侵入或感應的雷電流能夠最大限度的被泄放或分流,每個終端信息設備所直接面對的脈沖電流殘壓較小。所以在監控中心大樓內監控設備只需考慮對這種感應或侵入雷電流的防護即可。由此可見,設備外部防雷是系統防雷保護的基礎,它可以使信息電子設備處于一個良好的防雷保護區域內。
然而,布設于外場的監控設備,沒有任何建筑物的保護,直接在雷擊的威脅之下,其防雷保護措施就需要特別對待。
外場設備按照不同雷擊條件還可以進一步分成兩種:一種是容易受到直接雷影響的設備,如遙控攝像機等;另一種是很少受到直接雷影響的設備,如車輛檢測器等,其雷電災害多為感應雷和電磁脈沖的侵入。
前者因受到直接雷害的威脅,需要設置避雷針等直接接閃設備,雷電流通過引下線泄入大地中,并且外場設備由于有防護罩或機箱的屏蔽,基本處于LPZ1防雷區內,此區域內設備雖然被雷電直接擊中的幾率較小,但仍然無法避免反擊雷、感應雷對其的破壞作用,需要使用等級較高、可以泄放直接雷的電涌保護器及良好的接地系統。
通過第一級的泄放,雷電流能量被大部分消弱,但存在與線路中的殘壓對設備仍有破壞作用,需要設置另一級電涌保護器件來徹底泄放殘余的雷電流。
另一種外場設備因沒有直接雷的威脅,多為感應雷和電磁脈沖的侵入,并且感應雷與直接雷相比,對設備的破壞作用較小,只需設置一級電涌保護器就可以達到設備防雷保護的效果。但有一點需要注意,所謂的很少受到直接雷影響的設備,并不是百分百的不會受到直接雷擊,只是考慮到設備高度、結構,并結合工程實際,得出的經驗性結論。所以,在進行工程設計時,應根據道路所處地區環境、雷擊條件及其他實際情況,區分對待。有可能同一種設備,在這條路上可以不考慮直接雷對其的影響,但在其他路或同一條路的不同區段就必須考慮直接雷對它的影響。
監控設備都存在電磁脈沖侵入的威脅,不管是處于監控中心或是外場,雷電流通過電力電纜或通信電纜侵入設備系統中,會對設備造成損壞。所以,監控設備供配電電纜及通信線路也要采取相應的防雷保護措施。
對線路的防雷保護主要從三個方面去考慮。
1. 為了防止雷電在線路上感應出過電壓電磁脈沖,需要對電力及通信線路采取屏蔽保護措施,采用帶屏蔽層的電纜,并在線路兩段做屏蔽接地處理。
2. 在電纜進出建筑物時,應在分界處采取屏蔽層接地等措施。
3. 為了防止雷電流通過通信線路侵入設備,需要在關鍵設備通信端口前加信號浪涌保護器。
三、 監控設施接地制式選擇及應注意的問題
接地系統是防雷保護的基礎,沒有良好的接地系統,采用再好的浪涌保護裝置也無法將雷電流泄掉。
高速公路監控中心及外場設備接地多采用TN-S系統。
從監控中心大樓低壓配電柜處引一條回路到監控配電箱,在從配電箱引出多條回路到用電設備,并且用電設備需要在監控機房內進行重復接地。
從變電所低壓開關柜引出一條回路進入同在變電所的監控總配電箱,然后再傳到各個外場設備處。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外場設備重復接地的問題。如果設置重復接地,需要在設備本地做一個接地極,作為保護地,與電源的PE線連接,并且當設備設置避雷針時,保護地應與避雷針的防雷地分開設置,彼此離開20米的距離。
四、 電源浪涌保護器的選擇及設置
電源浪涌保護器是綜合防雷體系的有效環節,是內部防雷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泄放雷電流,限制過電壓,對電氣、電子設備起到保護作用。電涌保護器分為電壓限制型、電壓開關型和復合型,其具體功能如下:
1. 限制沿進線侵入的雷電過電壓
2. 限制地電位升高引起的反擊雷
3. 限制雷電電磁場感應出的過電壓
電源浪涌保護器的主要參數有電壓保護水平Up、通流容量Imax及最大持續運行電壓Uc。
電壓保護水平Up應小于被保護設備的沖擊耐受電壓或抗干擾度,并且應該大于電網最高運行電壓值。電壓保護水平與設備沖擊耐受水平應彼此配合,并留有足夠的裕度。電涌保護器應設置在任何兩個防雷區的交界處,特別是戶內與戶外的交界處。電涌保護器還應再不同位置采用不同保護等級的設備。
通流容量Imax體現了電涌保護器的泄流能力,對有避雷針的設備,低壓配電系統采用電纜進線時,進線處應安裝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100kA或65kA(8/20μs波形)的電涌保護器。并在離被保護設備盡量近的地方安裝最大放電電流Imax為8kA(8/20μs波形)二級電涌保護器,且與進線電涌保護器級聯布置。
對無避雷針的設備,應根據當地的雷暴日、地形及監控設施需連續供電的需求,選擇用于進線保護及二級保護的電涌保護器。一般分別采用65kA(8/20μs波形)及8kA(8/20μs波形)的電涌保護器。
最大持續運行電壓Uc是保證電涌保護器可靠長期工作及防止設備老化、電壓保護水平降低的重要性能指標。其受電網標稱電壓、電網接地制式影響很大。
為了提供最佳的選擇,實際選用電涌保護器時采用分級配置。第一級保護應能承受絕大部分雷電流,第二級配置泄放殘余雷電流,限制設備斷的殘電壓,同時與第一級保護配合使用。
為了防止電網中電壓波動及經常出現的脈沖電流的影響,在電涌保護器前加裝小型斷路器,使電涌保護器的壽命得到延長。
五、 信號浪涌保護器的選擇及設置
為了防止雷電流從通信線路侵入設備中,對設備端口及傳輸數據造成影響,需要在通信線路端口出線端加裝信號浪涌保護器。目前常用的信號浪涌保護器有保護視頻的BNC接口信號浪涌保護器、保護以太網數據的RJ45接口信號浪涌保護器以及保護控制線路的串行口信號浪涌保護器。
信號浪涌保護器的選擇相對比較簡單,但值得注意的是信號浪涌保護器在保護線路不受電磁脈沖干擾的同時,不得影響通信線路本身的通信質量,其對線路信號的損耗應盡量低。
六、 高速公路監控系統典型防雷保護方案
(一) 監控中心設備:
1. 監控中心設備供電引自監控大樓總配電柜,從總配電柜到監控配電箱進線前加裝Up=1.2kV、Imax=8kA(8/20μs波形)電涌保護器。
2. 監控以太網交換機至通信接入網接口前加裝RJ45口信號浪涌保護器。
3. 監控機房設備采用TN-S接地制式,保護接地電阻不大于4Ω。并采用等電位連接,使雷電流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泄流、分流。
(二) 外場設備
1. 監控外場設備供電引自就近變電所低壓開關柜,監控總配電箱放置于變電所室內低壓開關柜旁邊,由于低壓開關柜采取了防雷保護措施,并且與配電箱很近,監控總配電箱不設置防雷保護設備。
2. 遙控攝像機、大型可變情報板等較高設備加裝避雷針,并采用Up=1.8kV、Imax=65kA(8/20μs波形)和Up=1.2kV、Imax=8A(8/20μs波形)的兩級電涌保護器。
3. 車輛檢測器、氣象檢測器及小型可變情報板只需加裝Up=1.2kV、Imax=8A(8/20μs波形)的電涌保護器。
4. 外場設備采用TN-S接地制式,對關鍵設備進行重復接地,保護接地電阻不大于4Ω,防雷接地電阻不大于10Ω。
5. 在遙控攝像機視頻輸出端口加裝BNC接口的視頻信號浪涌保護器,在其余設備控制端口前加裝串行口信號浪涌保護器。
防雷保護系統需要結合機電、供配電及房建設施進行設計,并對相關設施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整個系統達到防雷保護的能力。防雷保護技術處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之中,防雷保護產品也在不斷的更新換代,大量的工程實際經驗和防雷實驗對防雷保護理論的發展都起到了促進作用。高速公路監控系統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防雷保護設計,使系統能夠免受雷電災害的影響。
信息來源于:中國交通工程網
標簽: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