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公司有兩臺保定變壓器廠生產的SFP 7-370000/220型的主變壓器。兩臺變壓器分別在1999年10月和2000年2月投產。
投產后均發現油流繼電器的指針有比較嚴重的抖動現象。最初運行的兩、三個月內,未發現其它異常現象。但隨著運行時間的延長逐步出現了油流繼電器的接點時常接觸不良,造成備用冷卻器頻繁投、退現象,極易造成潛油泵電機和風扇電機燒壞。更為嚴重的是2000年3月,1號主變第三組冷卻器的油流繼電器油管內的零件全部抖脫,有四顆M6×20的鏍釘及其防松彈性墊被油流順著油管沖得不知去向。
雖然現在1號主變仍在運行,但這幾顆螺釘和墊片給1號主變的安全運行造成了極大的隱患。這一現象帶來了警示,立即對兩臺主變的所有油流繼電器進行了一次仔細的檢查。檢查的結果令人吃驚:所有的繼電器檔板的軸和軸承均被嚴重磨損,磨損最嚴重的軸被磨掉了1/4,軸承被磨成了橢圓形孔,其長軸與短軸之比為1.5~2,軸承的材質為銅或鋁合金,其磨下的金屬粉末被沖入了變壓器,這給變壓器的安全運行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為什么這兩臺主變壓器的油流繼電器在運行時指針會抖動而其它的變壓器沒有這種現象呢?電廠作了如下調查和分析:
兩臺主變配用的潛油泵為湖南躍進機械廠生產的4B135-7/4V的盤式電機變壓器潛油泵,功率為4kW,轉速為1380r/min,揚程為7m,流量為135m 3 /h,配用的油流繼電器是沈陽特種繼電器廠生產的YJ-150/135,其聯管標稱直徑為150mm,流量為135m 3 /h,動作油流量101+10%,返回油流量為75+10%。潛油泵的額定流量和油流繼電器的流量是相匹配的。檢查油流繼電器除磨損外,未發現其它異常,而繼電器磨損是由繼電器動板抖動造成的。沒有理由懷疑兩個生產廠家的銘牌值,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
繼電器和油泵廠家的銘牌值應該是經過試驗的,變壓器廠所配的聯管的直徑也是150mm,從變壓器廠了解到變壓器出廠時并未將冷卻器和變壓器本體連接試運時,會不會是管路上的問題呢?
現場安裝的實際情況如圖1。
圖1聯管現場安裝圖
油泵的出口截面:100mm×100mm=10000mm2 ,
聯管的截面積: LR 2 =3.14×(150/2) 2 =3.14×75 2=17662.5mm 2
油泵出口的流速(V)=流量(Q)÷截面(S)=135m 3 /h/1000mm 2 =3.75m/s,
聯管的流速(V)=流量(Q)÷截面(S)=m 3 /h/(3600s×17662.5mm 2 =2.1m/s
油泵出口油的流速>聯管的流速1.78倍,而油泵出口距油流繼電器動板只有300mm,油泵出口的流速不可能立即降低到聯管內的理論流速計算值,油流繼電器動板上受的力只與流速有關,與流量沒有關系。
繼電器的動板所處的位置的實際流速大于油流繼電器所要求的額定流速。這就是油流繼電器運行中抖動的主要原因。如何解決呢?由于變壓器和冷卻器之間已經安裝定位,不可能增加油泵出口和油流繼電器之間的距離,因而只能在油流繼電器上打主意,想辦法了。
其工作原理是:油泵起動后聯管內產生油流,當油流量達到一定值(動作油流量)時,繼電器內的動板旋轉,通過磁偶力使指示同步轉動,信號接點接通,發出正常信號。當油量減少到一定值(返回油流量)時,動板返回,發出故障信號。繼電器動板只有在動板上受到的油的沖力和阻尼彈簧的反作用力平衡時才能固定在一個位置(即指針靜止)。
分析一下油流繼電器在高于額定流速下的工作情況,見圖2。

圖2動板受力分析示意圖 在繼電器啟動時,動板受到油流的作用,帶動轉軸;在繼電器轉動至工作位置,動板由于比較薄,基本上受不到油流的沖擊,故可以省略,此時只有舵板能受到油流的作用。它上面所受力=油的流速×舵板的面積。如果舵板上所受的力小于轉軸上的阻尼,動板將向下轉動;如果舵板上所受的力大于轉軸上的阻尼,動板將向上轉動。只有舵板上所受力等于轉軸上的阻力,動板才能穩定下來。
從前面的分析已經知道,動板處油的流速大于繼電器額定流速,動板必然向上偏轉。偏轉至動板與油流方向有一定夾角φ時,動板又受到油流的沖擊而使動板向下轉動。如此周而復始,就使繼電器發生抖動而不能正常工作。
綜上分析在這種情況調整阻尼器或將舵板的面積減小就有可能使動板穩定下來,但阻尼器調到最大動板仍不能正常工作。分析舵板的作用是為了使動板穩定,并且保證由動板帶動的電氣接點有一定的壓力,肯定不能取消,只能減少。那么減少多少為宜呢?由于現場不能準確測定動板處的流速是多少,只能用瞎子爬山法逐漸減少舵板的面積,經過多次試驗,證實將舵板面積減少到原面積的2/3時,即能滿足電氣接點壓力又能使動板穩定不發生抖動。
電廠將2臺主變壓器的10只油流繼電器全部進行了同樣的處理,全部都運行非常穩定,運行至今未發現任何一只繼電器出現問題,完全達到了預定目標,并向廠家索賠了10只油流繼電器,為廣電公司兩臺主變的安全運行作出了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