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10-17 09:50:17來源:網絡轉載
智慧城市是實現新型城鎮化的新路徑,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動力,是經濟新常態下的新增長點。為推動我國智慧城市健康快速發展,筆者認為今后應向十大要素發力。
一是目標融合。智慧城市體現在城市現代化,是城市發展模式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新特征。因此,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要與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新型城鎮化、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高度融合。不僅戰略方向要融合,重點任務更要融合,不能僅從智慧城市的概念出發而形成自成一體的目標、方向和重點。
二是功能完善。國內外的實踐經驗都表明,智慧城市的推進,要落實到城市功能的完善上,要落實到解決相應城市發展的關鍵問題上。成功的做法是根據市情,把解決出行難、看病難、居家養老難等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以及解決環境保護、市政管理、社會安全、教育資源均衡、政府辦事等公共服務問題,放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優先位置上。
三是同城一體。城市群和同城化是國內外城市發展的共同趨勢。智慧城市發展要適應這一變化,切實為解決異地同城化帶來的一系列新問題,以及在交通、醫療、教育、環保、保險等方面作好規劃。
四是基礎設施。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基礎設施現代化,融入智慧城市的城市基礎設施是工業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的產物。凡是能夠把打造一流的、并與工業時代基礎設施高度融合的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放在特別重要位置來建設的城市,等于下了發展智慧城市的先手棋。
五是云計算。智慧城市的發展對計算資源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基于不同部門、領域各自為政的計算資源不能適應智慧城市發展的需要。構造以云計算為核心的城市計算資源新架構,提高效率、節省成本、保障安全是智慧城市發展最重要的技術構件。
六是大數據。深度集成的智慧城市應用,需要越來越多的信息支撐。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將積累越來越多的信息;信息的數量、質量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又一個技術關鍵。應該切實圍繞智慧城市發展的重點和總體規劃,建設和利用好大數據。
七是評價體系。科學衡量智慧城市發展的水平和質量,需要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系。建立一個科學的、操作性強的評價體系,能夠引導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發現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使之真正成為一把衡量智慧城市是否在科學軌道上前進的尺子。
八是市民參與。城市的主體是市民,全體市民共享智慧城市的發展成果是最主要的發展目標。要達到這一目標,就應該把提升市民的參與度和參與能力放在智慧城市發展的任務中。
九是市場機制。智慧城市的建設和運行維護不僅需要資金的投入,更需要一種可持續的機制,以實現穩定的運行,這個機制就是市場機制。通過市場機制發揮企業的作用,發揮企業家才智是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即使是智慧城市任務中包含的政府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內容,也應該努力選擇PPP這樣的方式,減少直接由政府投資、運行、管理的模式。
十是深化改革。建設智慧或智能醫療、交通、教育、城管、環保、水務、電網、養老等每一個智慧城市的重要目標,都需要改變原來的管理體制、制度和運行模式,都含有改革的任務。因此,深化改革既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動力所在,也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
更多資訊請關注樓宇頻道
標簽:
上一篇:關于無人機的正確使用和市場...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6-16
2025-06-09
2025-06-06
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