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9-07 10:00:04來源:網絡轉載
近日,由多家機構組成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創新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直徑僅有125微米(大約是人類一根頭發絲的寬度)的光纖頂端3D打印出非常細微,但是卻高度復雜的結構。據悉,這一新技術不僅被認為是在光纖上印制復雜3D結構的最精確方法之一,而且還比傳統的方法要便宜得多,從而為包括生物傳感器、光阱和電信在內的大量應用打開了大門。
在光纖上制造的具有很高折射率的Fresnel透鏡(電子顯微鏡影像)
目前這一研究成果被發表在了《Nanotechnology》雜志上,研究團隊成員包括GiuseppeCalafiore、AlexanderKoshelev,和其他來自aBeamTechnologies公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人員。
傳統上,在光纖頂端制造復雜的光學部件需要很多昂貴的技術,比如電子束光刻或聚焦離子束銑削等。而研究人員這次開發出的新方法,則是使用一種紫外線納米壓印光刻系統直接在微型纖維上打印3D結構,從而為在微型尺度上制造3D光學結構提供了一種在時間上和成本上更有效率的途徑。
3D光學結構
這種3D光學結構的主要功能是操縱光纖里的光,比如更改其相位和波陣面屬性等,能夠精確地操作光的屬性對于推進諸如激光加工、Lab-on-a-Fiber、生物醫學傳感器等至關重要。
在他們的論文中,研究者們通過成功地壓印了一個復雜的3D光束分束器驗證了這一新方法,這種分束器能夠把光纖里的光分成四個相互獨立但是同樣強烈的光束。要制造這個裝置,需要在一個5微米×5微米的結構上完成255個不同高度水平的銑削。
(a)離子劑量分布圖的彩色版本,由255個不同的高度層次組成,被設計來用于壓印3D結構(b)用于制造該結構的硅模具(c)帶壓印3D結構光纖的斜視圖(d)壓印3D結構的特寫圖像
該項研究的合著者、來自aBeamTechnologies公司的研究人員KeikoMunechika解釋說:“這項新技術的開發為光學結構設計的可重現性、靈活性提供了許多好處。此外,這項技術還能夠直接在光纖上制造出由很高折射率材料組成的復雜光學結構。這為一系列全新的光纖探針和設備打開了大門,包括光學鑷子和其他類型的光纖透鏡難以勝任的應用等。”
如前所述,他們的紫外納米壓印光刻技術在光刻精度方面可能是最精確的,將大大擴展光纖光學的應用范圍。正如Munechika所說:“使用這種技術,傳統應用中的那些笨拙、昂貴、難以對齊的光纖就可以集成到一個光纖里面。其中一個例子就是那種可以制造出攜帶角動量光束的渦相位掩模,這一裝置通常用于STED顯微鏡和電信技術,集成到一根光纖上使得它更容易使用,同時也降低了成本。”
研究人員們還正在探索這一新技術的其它更復雜應用,包括打造近場光學探針、用于光學捕獲的光纖透鏡和各種化學傳感器等。
標簽:
上一篇:自動精密擰緊系統在現代工業...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