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09-10 10:29:49來源:艾菲特光電技術部
工業鏡頭作為機器視覺的重要部件,主要用于聚集光線并將被拍攝目標的光學影像成在攝像機的CCD/CMOS傳感器表面上,讓攝像機能夠采集到清晰銳利的圖像。在整個機器視覺系統中,鏡頭完成了被測物信息采集和傳遞,其品質好壞直接影響被測物體信息的精準度。相比普通鏡頭,遠心鏡頭必須提供更小的光學畸變、足夠高的光學分辨率以及更豐富的光譜響應選擇,來滿足不同場合視覺系統中的應用需求。
一、特點優勢:
1.遠心鏡頭:
優點:放大倍數恒定,不隨景深變化而變化;無視差。
缺點:成本高;尺寸大;重量重。
應用:度量衡方面;基于CCD方面的測量;微晶學。
2.普通鏡頭:
優點:成本低;實用;用途廣。
缺點:放大倍率會有變化;有視差。
應用:大物體成像。
3.在用普通鏡頭進行尺寸測量時,會存在著如下問題:
(1)由于被測量物體不在同一個測量平面,而造成放大倍率的不同;
(2)鏡頭畸變大;
(3)視差,也就是當物距變大時,對物體的放大倍數也改變;
(4)鏡頭的解析度不高;
(5)由于光源的幾何特性,而造成的圖像邊緣位置的不確定性。
遠心鏡頭可以有效的解決以上問題,無論何處,在特定的工作距離,重新調焦后會有相同的放大倍率,因為遠心鏡頭的最大視場范圍直接與鏡頭的光欄接近程度有關,鏡頭尺寸越大,需要的視場就越大。遠心測量鏡頭能提供優越的影像質素,畸變比傳統定焦鏡頭小,這種光學設計令影像面更對稱,可配合軟件進行精密測量。
二、遠心鏡頭分類:
遠心鏡頭有以下三種分類:
1.物方遠心鏡頭
物方遠心鏡頭是將孔徑光闌放置在光學系統的像方焦平面上,當孔徑光闌放在像方焦平面上時,即使物距發生改變,像距也發生改變,但像高并沒有發生改變,即測得的物體尺寸不會變化。 物方遠心鏡頭用于工業精密測量,畸變極小,高性能的可以達到無畸變。
2.像方遠心鏡頭
像方遠心鏡頭,通過在物方焦平面上放置孔徑光闌,使像方主光線平行于光軸,從而雖然CCD芯片的安裝位置有改變,在CCD芯片上投影成像大小不變。
3.兩側遠心鏡頭
此鏡頭兼于上面兩種鏡頭的優點。在工業圖像處理/機器視覺中,一般只使用物方遠心鏡頭。偶爾也有使用兩側遠心鏡頭的,(當然價格更高)。而在工業圖像處理/機器視覺這個領域里,像方遠心鏡頭一般來說不會起作用的,因此這個行業基本是不用它的。
三、考慮因素:
工業鏡頭,作為機器視覺系統中的重要成像部件,一般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考慮:
1.考慮鏡頭波長、變焦
工業鏡頭的工作波長和是否需要變焦是比較容易先確定下來的,成像過程中需要改變放大倍率的應用,采用變焦鏡頭,否則采用定焦鏡頭就可以了。
關于工業鏡頭的工作波長,常見的是可見光波段,也有其他波段的應用。是否需要另外采取濾光措施?單色光還是多色光?能否有效避開雜散光的影響?把這幾個問題考慮清楚,綜合衡量后再確定鏡頭的工作波長。
2.優先考慮特殊要求
結合實際的應用特點,可能會有特殊要求,應該予先明確下來。例如是否需測量功能,是否需使用遠心鏡頭,成像的景深是否很大等等。景深往往不被重視,但是它卻是任何成像系統都必須考慮的。
3.考慮工作距離、焦距
工作距離和焦距往往結合起來一塊考慮。一般地,可以采用這個思路:先明確系統的分辨率,結合CCD像素尺寸就能知道放大倍率,再結合空間結構約束就能知道大概的物像距離,進一步估算工業鏡頭的焦距。所以工業鏡頭的焦距是和工業鏡頭的工作距離、系統分辨率(及CCD像素尺寸)相關的。
4.考慮像面大小和像質
所選工業鏡頭的像面大小要與相機感光面大小兼容,遵循“大的兼容小的”原則——相機感光面不能超出鏡頭標示的像面尺寸——否則邊緣視場的像質不保。
像質的要求主要關注MTF和畸變兩項。在測量應用中,尤其應該重視畸變。
5.考慮鏡頭光圈和接口
工業鏡頭的光圈主要影響像面的亮度。但是現在的機器視覺中,最終的圖像亮度是由很多因素共同決定的:光圈、相機增益、積分時間、光源等等。所以為了獲得必要的圖像亮度有比較多的環節供調整。
工業鏡頭的接口指它與相機的連接接口,它們兩者需匹配,不能直接匹配就需考慮轉接。
6.最后考慮成本和技術成熟度
如果以上因素考慮完之后有多項方案都能滿足要求,則可以考慮成本和技術成熟度,進行權衡擇優選取。
本文摘自:艾菲特光電遠心鏡頭技術資料部分內容,具體使用案例請查看附件。
原文地址:http://www.aftvision.com/server/ telecentric.html,歡迎轉載和訂閱最新的遠心鏡頭內部技術資料!
標簽:
上一篇:變壓器為什么不能作為區分兩...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