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女人妻水多爽中文字幕,国产精品鲁鲁鲁,隔壁的少妇2做爰韩国电影,亚洲最大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技術頻道

娓娓工業
您現在的位置: 中國傳動網 > 技術頻道 > 技術百科 > 變頻器功率單元結構改變對電磁兼容性能的影響

變頻器功率單元結構改變對電磁兼容性能的影響

時間:2008-03-13 11:10:00來源:lihan

導語:?介紹了變頻器功率單元結構改變對電磁兼容性能的影響。
1 引言 高壓大功率變頻器的拓樸結構中,多電平單元串聯電壓源型變頻器是采用多電平疊加、標準低電壓功率單元結構串聯,單元內部電容陣列穩壓的拓樸結構。在系統組成上由于其拓樸結構的特點,內部元器件眾多,結構復雜。同時拓樸結構的疊加特性,只需增加在主拓樸結構中的標準低電壓功率單元數量及串聯方式,就能實現電壓升級和功率升級,而不需進行對其功率電路的器件進行重新設計。其通用性及繼承性的優點非常突出,在高電壓,大功率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故而多電平單元串聯電壓源型結構的變頻器在大功率,高電壓等級的環境應用越來越多,越來越廣。 標準低電壓功率單元的性能與質量,是決定多電平單元串聯電壓源型變頻器的性能的關鍵。在實際的應用中功率變換回路中單相上的標準低壓功率單元由三個串聯,發展六個串聯,再發展九個串聯,即能使輸出電壓等級從3kV至6kV至10kV。雖然在不同的電壓等級下每個標準低電壓功率單元的電壓等級和輸出功率沒有改變,但是功率單元的電磁運行環境卻變得越來越來越惡劣。隨著總電壓等級和總輸出功率的提高,每個標準功率單元內部干擾能量的空間分布加大、時間分布非周期性加強、干擾頻率的頻譜帶寬增加、發射干擾源增多等不利因素相應增加,其電磁兼容環境的惡化會嚴重影響標準低壓功率單元的性能。這就要求功率單元在保持輸出特性不變的前提下,采用相對應的電磁兼容技術措施,能通過嚴酷工業電磁環境測試而穩定運行,從而保證多電平單元串聯電壓源型高壓變頻系統的性能與質量。 2 電磁兼容的基本知識 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給出的電磁兼容性定義為:“電磁兼容性是設備的一種能力,它在其它環境中能完成自身的功能,而不致于在其環境中產生不允許的干擾。” 我國國家軍用標準GJB72-85《電磁干擾和電磁兼容性名詞術語》中給出電磁兼容性的定義為:“設備(分系統、系統)在共同的電磁環境中能一起執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狀態,即該設備不會由于受到處于同一電磁環境中其它設備的電磁發射而導致或遭受不允許的性能降級。” 2.1 EMC測試項目——電快速瞬變脈沖群(EFT)簡介 (1)EFT的干擾源 在電氣和機電設備中常見的一種瞬態干擾,是由繼電器、電機、變壓器等電感器件產生的,一般來說,這些器件是系統組成的一部份,因此干擾往往在系統的內部產生。 (2)EFT對設備的影響 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是由電路中的感性負載斷開時產生。其特點是一連串的脈沖,因此它對電路的影響較大。回路中一連串的脈沖可以在電路的輸入端產生累積效應,使干擾電平的幅度最終超過電路的噪聲門限。從這個機理上看,脈沖串的周期越短,則對電路的影響越大。因為當脈沖串中的每個脈沖相距很近時,電路的輸入電容沒有足夠的時間放電,就又開始新的充電,很容易達到較高的電平,湮滅正常的輸入信號。 (3)EFT的特性 電感負載開關系統斷開時,會在斷點處產生瞬態騷擾(EFT),這種瞬態騷擾由大量脈沖組成。對220V電源線的測量表明,這種脈沖群的幅值在100V至數千伏之間,具體大小由開關觸點的電特性(如觸點打開的速度,觸點斷開時的耐壓等級,觸點滅弧的機制等)決定,脈沖重復頻率在1kHz~1MHz,對于單個脈沖而言,其上升沿在納秒級,脈沖持續期在幾十納秒至數毫秒之間。這種騷擾信號的頻譜分布非常寬,高速數字電路對它比較敏感,容易受到騷擾。 從實際測試結果來看,發現很大一部分產品(主要是數字式設備)都不能承受這種騷擾,經常出現程序混亂、數據丟失、控制電路失靈等現象。 (4)EFT標準 IEC專門制定了標準IEC61000-4-4(1995)《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擾度試驗》來模擬電快速脈沖群對電氣和電子設備的影響,與其對應的國標是 GB/T13926.4-92《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裝置的電磁兼容性——電快速瞬變脈沖群要求》。由于這個標準在國際上非常有影響,不少國際組織或一些國內相關部門都將此標準引入其產品標準或通用標準。 2.2 電快速瞬變脈沖群干擾的抑制方法 (1)減小PCB接地線公共阻抗 在IC輸入端,EFT對寄生電容充電,通過眾多脈沖的逐級累積,最后達到并超過IC的抗擾度限值。由于任何地線既有電阻又有電抗,所以當電流流過,必然會產生壓降,很容易產生電位差,這可應用良好的布線、增加接地導線的面積方法來減小,使其低于數字電路的抗干擾電平。 (2)應用EFT電感瞬態干擾抑制網絡 使用EFT濾波器或吸收器將騷擾源遠離敏感電路; (3)正確使用接地技術; (4)在軟件中加入抗騷擾指令; (5)安裝瞬變騷擾吸收器。 通常將以上方法根據具體情況結合使用,以達到最佳效果。 3 電磁兼容測試平臺簡介與功率單元電磁兼容改進的目標 3.1 功率單元電磁兼容性能測試平臺 地點:哈爾濱工業大學電磁兼容試驗室。 儀器:EMC TRANSIENT 2000。 測試對象:變頻器功率單元原型 執行人員:哈爾濱九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員: 李凱 白德芳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氣工程系在讀博士: 嚴冬 功率單元結構更改場地:哈爾濱九洲電氣股份有限公司開發中心實驗室。 3.2 功率單元電磁性能提升的預定目標 功率單元通過4.0kV、2.5kHz、30s的嚴酷工業環境等級的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測試。 功率單元電磁兼容完成后,外部連接空間位置不變,可直接安裝于原柜體內。 對功率單元的結構改動重點在外部結構改動,不改變內部元器件的相對位置。 提高電磁兼容性改動成本控制在功率單元總成本10%之內。 改后的功率單元的內部功率元件運行方式不變。 功率單元電磁兼容性提高研究的完成時間預定為三個月。 3.3 將對電磁兼容性能進行提升的功率單元原型 對600V-63A的標準功率進行電磁兼容性能的改造,要求達到能通過電磁兼容測試的最高的嚴酷工業環境等級,改造前的原型結構如圖1所示。 [align=center] 圖1 功率單元原型結構圖[/align] 4 對功率單元原型進行電磁兼容性能測試,并分析電磁性能弱的要點 4.1 對功率單元原型進行電磁兼容測試 (1)測試前的預定方案 對多電平單元串聯電壓源型變頻器的功率單元原型進行電磁兼容性能分析的前提,是對其進行嚴密的電磁兼容測試。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電磁兼容試驗室內對功率單元原型采取多等級,多時間,多校驗的方式進行測試,其最高測試標準預定為嚴酷的工業環境的等級標準。 (2)經測試后,其測試完成后數據匯總如表1所示。 表1 測試完成后數據匯總
4.2 根據測試結果,對功率單元的電磁兼容性能進行深入的剖析 (1)功率單元的電磁兼容性能等級 多電平功率單元EMC性能通過電快速瞬變脈沖群3級測試,未通過4級測試,即現功率單元的電快速脈沖抗干擾特性已達到3級,還未達到4級即嚴酷工業環境等級下正常運行的標準。 (2)對功率單元進行EFT測試時,受EFT影響而出現工作不正常現象的要點 在功率單元僅加電,處于備用狀態時,對其加4.0kV電快速瞬變脈沖群等級,功率單元上的所有狀態顯示燈全部開始無規則快速閃爍,其EMI的噪聲騷擾已經完全擾亂了數字信號回路的正常工作。 在3.0kV,2.5kHz狀態下進行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測試中,功率單元運行正常,當將測試頻率加大為5kHz時,5次長度為300s的測試中,通過三次,未通過二次。說明3.0kV等級是功率單元對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抗干擾能力的一個臨界值。 5 根據測試的結果進行深入分析,結合分析結果制定出項目進行的開展方向 5.1 針對在電磁兼容測試中出現的故障要點的深入分析 (1)不定時出現故障的原因分析 在3.0kV等級進行測試時,在頻率為2.5kHz時運行正常,在頻率為5.0kHz時運行出現不定時的故障。其產生的原因分析應為EFT信號通過電源線進入后,經過IC信號端口時,在2.5kHz的干擾信號全部被濾除,功率單元保持正常行。當EFT干擾的脈沖頻率加大到5.0kHz時,將有一部分干擾信號通過輸入端濾波進入后繼電路,對寄生電容的充電,經過眾多脈沖的逐級累積,最后達到并超過IC的抗擾度限值,通過直接觸發或靜電耦合,使數字電路工作異常。其中電容中干擾的累積受IC回路運行狀態,輸入濾波效果等影響,為離散型故障發生,符合測試數據匯總表中故障出現的規律。 (2)在未運行時即出現故障的原因分析 在功率單元加電,處于停止狀態時,對其加4.0kV電快速瞬變脈沖群等級的干擾,所有指示燈都在閃爍,表明在IC回路中的干擾電平已經超過電路的噪聲門限,數字回路的噪聲已經湮滅正常的運行信號,其不應是脈沖的累積效應產生的,應是線路中的電容性耦合或電感性耦合較大,在干擾信號輸入后,在數字回路中的耦合出的干擾信號直接超過了回路中正常工作信號的電平,造成功率單元的停止狀態時加入4.0kV等級的干擾,還未運行時,指示燈就開始無序閃爍。 5.2 功率單元原型中電纜布局不合理的要點 (1)輸入的主回路電纜與控制回路電纜從功率單元前部輸入/輸出端子引到功率單元后部的整流二極管與控制變壓器,相當于全部輸入/輸出的功率先通過了線纜環繞了半個功率單元后再進入相應元器件。 (2)主控板的80V與8V電源電纜,溫度報警信號電纜圍繞了主控板周圍一半以上的空間。長距離并行的一些線纜之間的電壓等級差異大、通過的電源型式種類多、電流密度分布廣、相互工作頻譜區域復雜。 總體上其功率及控制線纜在單元內大體呈環形排列,而且長度長、并列布線多。 由于以上的種種的線纜布局極易產生相互干擾,同時長電纜不但充當了極好天線,還由于其并行長度長,運行時電壓差異大(最高為800V,最小為5V),故其電磁耦合現象比較嚴重。 5.3 結合測試結果分析和具體的功率單元結構判斷其電磁兼容性能弱的最主要原因 (1)電磁兼容的電纜設計 在電磁兼容理論中,電纜是效率很高的電磁波接收天線,空間的電磁干擾往往首先被電纜接收到,然后傳入到設備中,造成數字電路的誤動作。同時電纜還是很高的電磁波輻射天線,當設備被屏蔽起來后,電纜是產生電磁波輻射的主要原因。當設備或系統不能滿足有關電磁干擾的限制要求時,90%是電纜的原因。 (2)功率單元原型未通過工業嚴酷等級的EFT測試的直接因素 在功率單元內,電纜不但多而亂,而且都非常長,已近似于在功率單元再加入了一個大天線網,分析確定通不過電快速瞬變脈沖群測試4級的主要原因應該是線纜過長。 5.4 功率單元原型進行電磁兼容性能改進的目標方向 (1)對功率單元原型電磁兼容改進的主要對象 通過以上的分析,功率單元在電快速瞬變脈沖群4級通不過的原因應為功率單元內電纜過長、并行過多、電壓等級不同電纜混行所造成。其中功率單元中最長的電纜如圖2所示,改善電磁兼容性能的主要改變對象就是這些長電纜,將這些長電纜通過結構改進行方式進行縮短,并同時改變電纜在功率單元內呈環狀的布線方式。 [align=center] 圖2 功率單元原型內的長電纜[/align] (2)對功率單元原型電磁兼容改進的方向 在不改變主功率元件的相對位置的基礎上,對功率單元原型的殼體形式、輸出/輸入端子、主控板的固定位置進行改變,從而對長電纜的縮短和重新布局。 5.5 變頻器功率單元結構改造的可行性方向 (1)根據功率單元原型結構分析能夠實現的大致改造方向 功率單元原電源布線方式均為從功率單元前部入線,經過長電纜到功率單元后部的整流橋與變壓器,在走線過程中,沒有與其它電氣元件聯接。可以將長電纜從功率單元內拉出,表明其中間未和任何元件連接。主電纜長度達1000mm,變壓器電纜達700mm。如此之長的長纜存在即是由于輸入整流放在了功率單元的后部,而輸入線是從前部進入。 將功率單元的整流橋從后部的位置調整到前側,則能將輸入的電纜長度縮短2/3左右。將輸入變壓器從后側移至前側,則能將變壓器到主控板電源的電纜也同樣可以縮短2/3左右。 (2)按照改造方向對功率單元結構改造具體實現方法的分析 此功率單元原型的殼體即是外殼,同時也是內部元件的支撐框架,如圖2所示,其由三部分組成,即左側板,右側板,主殼體。在具體的結構安裝中,功率器件固定于散熱器上,電容器件及其予充電器件固定于右側板上,主控板固定于左側板上,輸入/輸出端子固定于主殼體的前側。 利用主殼體上只有輸入/輸出端子,且都為電纜連接的有利條件,若將功率單元的主殼體進行前后鏡像翻轉,則能達到將整流橋和變壓器從后側移到前側的目標,同時不會改變元件內部相對位置,改造后的內部硬連接銅帶也可以繼續使用。 6 制定變頻器功率單元電磁兼容性能改進的結構更改初步方案 6.1 功率單元結構更改方法 (1)功率單元安裝擺放位置的變化 將功率單元主殼體進行前后鏡像,將功率單元的安裝位置進行前后鏡像,這時就將功率單元的輸入整流橋和控制變壓器從后側改到了前側。 (2)功率單元主殼體的更改 在功率單元主殼體進行鏡像后,相應的水平輸出/輸入端子不用更改,便是主控板輸出口的位置發生的變化,在相應的位置對功率單元進行重新加工主控板的輸出接口。 (3)功率單元主控板安裝結構的更改 重新按照改后的功率單元殼體上的輸出窗口位置安排主控板的空間位置。主控板繼續固定由左側板上時,由于空間位置的變化,使得在打開功率單元時,主控板的元件將會隱藏,將對廠內測試和調節產生極大的不便。 針對以上要求,在功率單元內的相應位置作一個支架結構,將主控板安裝于支架上,使主控板的元件安裝面處于外側,方便廠內測試與檢查。 6.2 確定功率單元原型對電磁兼容性能進行結構改造的操作原則 (1)元器件使用原則 采用原有的電氣元件,保持內部硬連接結構不變,利用改變軟連接結構與殼體結構完成對電纜長度進行縮短的目標。 (2)結構件使用原則 殼體結構制作盡量用原用結構更改,能夠用原有的結構更改的,盡量用原有結構進行更改,不進行重新制作,從而加快研發的進程與速度。 (3)電纜布線原則 在進行電纜制作時,嚴格按照電磁兼容的技術要求,進行電纜布線,其使用的線型,布線走向均要求簡潔,不能過于繁復,并按照成品的型式進行多層布線。 (4)功率單元的固定原則 在進行電磁兼容改進行結構更改制作完成后,能夠實現原功率單元的全部功能,且其輸出輸入端子空間位置不能改變,可以直接裝入原柜體,所有柜體內的結構與布線均不用更改,和功率單元原型的安裝型式完全兼容。 (5)研發進程中的工藝要求原則 研發制作中,在保證以上要求的前提下,對于不影響電氣性能和測試參數的外觀類工藝可適量放松,以加快研發的速度,在完成全部電氣性能的研發后,再進行細致的外觀結構處理。 6.3 功率單元內不改動的結構件的確定 (1)功率單元的散熱器上的安裝元件 在散熱器上的所用元件安裝結構保持原有形式,不進行任何的改動。 (2)電容陣列的安裝結構 電容陣列的安裝隨著功率單元的鏡像,由右側板改為左側板進行安裝,其與散熱器上所有的功率器件的安裝相對位置不變。 (3)內部銅排的安裝結構 在結構更改中,保證主回路的各器件相對位置不變,即可以保證內部銅排都不用進行更改,直接采用原來的銅排結構。 6.4 需進行加工和制作的結構件 (1)功率單元的主殼體 在主殼體的右側加工出新的主控板輸出窗口,并在主殼體的前后部份加工出主控板支架的安裝孔。 (2)功率單元的主控板支架 根據主控板的安裝位置,加工出用于主控板安裝的支架,其固定于主殼體的相應安裝孔上,同時支架也作為內部電纜分層走線的橋架。 (3)功率單元的主控板屏蔽板 根據主控板的安裝位置,其屏蔽板的安裝位置由主控板的前側移到后側,直接安裝于主控板的支架上,保證在結構完成的主控板屏蔽結構保持原有形式。 7 變頻器的功率單元電磁兼容性能提升的結構更改的具體實施步驟 7.1 安裝位置不需改動的部分 (1)散熱器上的元件安裝不進行改動,保持原有結構,如圖3所示。 [align=center] 圖3 散熱器安裝結構[/align] (2)電容陣列、均壓板,變壓器安裝結構都不改變,直接根據預定方案將原右側直接轉化為左側板使用,在這種方法保證了內部銅排連接結構無需更改,并能將內部的主功率回路的全部功率器件安裝完成,只余下外殼,輸入/輸出引線,主控板等在預定方案中應進行更改的部份未安裝,此時的結構如圖4所示。 [align=center] 圖4 不需進行改變的全部結構[/align] 7.2 功率單元主殼體結構的更改 (1)將功率單元原型主殼體在進行前后鏡像更改時,由于其原型的功率單元安裝的鉚螺母的位置是按縱軸線進行布置的,故在主殼體的位置進行前后調轉后,其可以接安裝于左側板上,對主體進行加工出一個主控板輸出窗口和支架安裝孔即可,在安裝完后的主殼體如圖5所示。 [align=center][b] 圖5 加工完成后的主殼體[/b][/align] 在主殼體組裝完后的圖6中,可以看到按照預定方案,在主殼體進行前后互換后,并將功率單元的散熱器同時進行前后互換,其輸入整流橋、控制變壓器已經從原來功率單元的后部移到了功率單元的前部,其走線電纜的長度需求將會大比例減少。 [align=center] 圖6 主殼體組裝完畢圖[/align] 7.3 變頻器功率單元內的主控板支架制作 (1)主控板支架材料選擇 根據主控板在功率單元內的相對空間布放位置,支架應在電容陣列的正極面與主控板的空間預定位置之間。在庫存料中,有著標準的環氧樹脂澆鑄玻璃布層的絕緣棒,直接采用其制作支架,由于其本體絕緣的性質,在制作中具有非常大的電氣間隙和絕緣距離的余度,同時其加工簡單容易。 (2)主控板支架的加工 首先將30mm粗的環氧澆注玻璃布層絕緣棒截成合適長二根,在兩端進行鉆孔,攻內螺紋,用于在主殼體前后安裝孔之上通過螺栓進行固定。在縱向鉆出等距的標孔,用于其作為內部電纜橋架,對線束進行分層走線的布線架用作線束固定孔。 (3) 主控板與屏蔽層結合 在設計支架時,利用功率單元原型上的屏蔽板進行改裝,將其固定在支架上。用于屏蔽電容陣列輸出銅板的電磁騷擾。全部按預定的電磁兼容性能提升的結構更改預定方案加工完成后主控板支架如圖7所示。 [align=center] 圖7 加工完成后的主控板支架[/align] 7.4 變頻器功率單元線束的更改 (1)線束的種類 IGBT驅動線束 4組 電容陣列軟啟動切除線束 1組 旁通控制線束 1組 主控板電源線束 2組 電容陣列電壓測量線束 2組 溫度檢測線束 1組 IGBT輸出測量線束 1組 (2)線束分層布線設計,如圖8所示。 [align=center] 圖8 主控線線束分層布線空間結構[/align] 電容陣列電壓測量、溫度檢測在主控板下支架布線 電容分壓測量在主控板上支架布線 IGBT驅動線束從IGBT到主控板直連。 主控板電源在控制變壓器與支架間前側空間布線。 旁通控制、軟啟動切除在散熱器表面布線。 IGBT輸出測量在功率單元后部,通過主控制下支架固定方式布線。 7.5 變頻器功率單元主控板安裝,連接全部線纜完成樣機制作 (1)將主控板支架固定在變頻器功率單元外殼上后,根據線束分層的空間結構,按各接線端子的位置確定線束的長度,做出其接線端頭。 (2)將主控板裝在支架上,并將相應的電纜連接完成 其相應的線束已布置完成,將主控板裝上,并將相應線束對應接好,此時,功率單元的內部電氣結構全部更改完成,已經具備加電運行的條件,在加電后,即可以進行運行狀態的測試,如圖9所示。 [align=center] 圖9 主控板組裝完成圖[/align] (3)完成功率單元全部的結構更改改裝 完成功率單元全部電氣結構的安裝后,將右側板組裝,表明全部結構更改完成。輸出和輸入端子與功率單元原型的空間位置保持了一致,具備了直接安裝于變頻器柜體內的性能,表明了安裝結構上符合項目的要求。如圖10所示: [align=center] 圖10 完成功率單元結構更改的模型[/align] 8 功率單元結構更改完成后電磁兼容性能的測試 8.1 帶載溫升與功能測試 在功率單元更改完成后,首先用功率單元測試箱對其進行加電測試,驗證結構更改后能否正常工作,當工作與保護測試通過后,進行單獨加滿載考核其各部份溫升,經過24h滿載考核,更改后的功率單元的性能完全達到功率單元原型的各項性能指標。 8.2 電磁兼容性的測試 (1)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電磁兼容試驗室對功率單元進行電快速脈變脈沖群(EFT)的測試,測試標準按照最高的嚴酷工業環境等級進行,如圖11所示。 [align=center] 圖11 功率單元結構更改完成后的電磁兼容測試[/align] (2)結構更改完成后的測試數據匯總如表2所示。 表2 結構更改完成后的測試數據匯總
8.3 電磁兼容測試總結 (1) 通過以上數據看出,結構更改后的功率單元通過了電快速瞬變脈沖群(EFT)最高等級(4級)的測試,其對電快速瞬變脈沖群的抗干擾度等級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工業嚴酷等級環境運行的標準。 (2) 對功率單元依照EMC的要求進行結構更改后,其EFT的抗擾度的水平達到了項目所制定的目標,表明多電平單元串聯電壓源型變頻器的功率單元進行EMC性能提高的結構更改研發任務順利完成。 9 功率單元原型的電磁兼容性能差的原因確定 9.1 更改前功率單元的線纜比更改后功率單元多用的線纜 在變頻器功率單元結構更改中,其用的線纜都是利用功率單元原型的線纜進行改動制作,沒有使用新的線纜,在結構更改完成后,未用完的線束即是原功率單元比更改后功率單元多用的線纜。 9.2 大量減少單元內的線纜長度的意義 功率單元主回路中所用線纜比功率單元原型所用線纜的長度得到了大比例的縮短,最長的幾根線束,每條長度均超過功率單元本體長度,減少了這些線纜的使用,對于EMC的性能來說,僅這幾根線束就相當于在功率單元內部少了12條與功率單元一樣長的天線結構組件。 9.3 功率單元由大面積環形布線變為分層布線的意義 電感性耦合也稱為磁耦合,它是由磁場作用引起的,其耦合電感取決于電路的幾何形狀和包含場的媒質磁特性。當電纜內有電流流動時,將在其圍起回路面積內產生一個感應磁場,形成與此電流成正比的磁通量,在圍起面積內的電纜將產生互感。避免平行走線并設法縮小電流回路圍成面積使互感盡量地小,抑制電感性耦合。 被干擾導線環在干擾場中的放置方位應使它對干擾磁場切割磁力線最小,因而所耦合的干擾信號也最小。 9.4 功率單元原型的電磁兼容性能差的原因 綜合以上分析,功率單元原型的電磁兼容性能差的主要原因確定為: 功率單元原型內由于結構布置不合理而使用了過長的線纜。 功率單元原型內的長電纜的環形布置形成了極大的電感性的互擾。 10 結束語 電磁兼容在電子產品的研制過程中有三個重要環節是缺一不可的,那就是電磁兼容的設計、電磁兼容的診斷和調試以及電磁兼容量標準檢測。每一個項目所開發出的產品都希望能順利通過國家的相應電磁兼容標準檢測,但如果沒有很好的把握電磁兼容的設計和診斷,那么就很難通過標準的檢測。 在多電平單元串聯電壓源型變頻器的功率單元電磁兼容性能提高而進行結構更改的項目進行中,非常注意檢測與診斷的步驟,在對功率單元進行周密的測試后,對數據進行集中歸納,并根據電磁干擾的理論,對其進行詳細的診斷,并分析出通不過電磁兼容標準大概范圍。并分析出的電磁兼干擾超標的主要原因,從而制定出更改方案的主要原則與重點,并依據更改重點,做出預定更改方案,在具體步驟中按照預定方案所規定的原則一步步落實完成。 在本次項目進行中,嚴格依照以上的步驟進行,從而保證了功率單元的一次更改即達到了預定的項目規定指標。

標簽:

點贊

分享到:

上一篇:觸摸屏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綜述

下一篇:微能WIN-V63矢量控制變頻器在...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網站簡介|會員服務|聯系方式|幫助信息|版權信息|網站地圖|友情鏈接|法律支持|意見反饋|sitemap

傳動網-工業自動化與智能制造的全媒體“互聯網+”創新服務平臺

網站客服服務咨詢采購咨詢媒體合作

Chuandong.com Copyright ?2005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奧美大唐廣告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 14004826號 | 營業執照證書 | 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 粵公網安備 44030402000946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白银市| 忻城县| 新邵县| 九龙坡区| 东安县| 常宁市| 三明市| 曲麻莱县| 宾川县| 通榆县| 康保县| 越西县| 治多县| 阿勒泰市| 秭归县| 铜川市| 牡丹江市| 武城县| 阳朔县| 怀仁县| 建湖县| 安庆市| 迁西县| 庆阳市| 兰考县| 芦溪县| 顺义区| 九龙城区| 临高县| 万荣县| 宁波市| 临安市| 铁力市| 响水县| 宁国市| 顺平县| 克拉玛依市| 隆林| 中卫市| 元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