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4-27 16:20:16來源:ronggang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對焦化生產自動配煤控制系統的工藝分析,應用西門子SIMATIC工業自動化產品包含可編程控制器、網絡通訊、驅動等技術實現了整個配煤過程的全自動分布式監控,滿足焦爐生產高質量焦炭的需要,系統的投用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為企業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工業以太網 WINCC OSM 配煤 變頻傳動 定量給料機 圓盤給料機
一、引 言
在焦化廠配煤煉焦生產工藝過程中,需要將各種不同的精煤如:肥煤、氣煤、瘦煤、焦煤、貧煤等以適當比例配合成混合煤稱之為自動配煤,它是整個焦化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對生產高質量的焦炭、合理利用煤炭資源及生產成本控制具有重大意義。它可確保鋼廠生產所需優質鐵水對焦炭低硫高強度的要求,實現大型、高效、環保、節能的清潔生產目標。為使焦爐煤料的配比更加準確及系統可靠,實現自動配煤裝置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向企業級實時數據庫和管理數據庫提供準確的數據來源,為此在反復比較了多套當今市場流行的自動化方案基礎上,最后選擇西門子SIMATIC自動化產品的解決方案。
二、系統工藝要求
1. 工藝概述
每個儲煤槽中的單種煤通過圓盤給料機均勻地落到定量給料機皮帶上,稱量和速度信號分別進入到控制系統,經過乘積運算處理計算出實際給料量,將實際給料量與設定的給料量不斷進行比較輸出兩路PID控制信號,分別對圓盤給料機和定量給料皮帶機進行雙變頻調速控制,使之精確地以恒定的期望給料速率出料,保持每臺CFW給料流量的恒定,以確保所設定總配比的要求。自動配煤裝置實現24套圓盤給料機、定量給料機的順序起停、報警以及模擬量的輸入、輸出,實現系統全自動、半自動及手動的控制,完成不同原煤料混勻給料、煤比計算及配煤流量控制并實現配料系統與帶式輸送機的起停連鎖。圓盤及定量給料皮帶機原理如圖1所示:
2.計量控制原理
CFW定量給料機主要分為四大單元:稱重單元、皮帶測速單元、積算控制單元、驅動單元,其中稱重單元,皮帶測速單元,驅動單元作為給料機的部件安裝在機械本體上。
稱重單元主要由計量托輥和兩個應變式荷重傳感器組成。稱重傳感器安裝在高精度的平臺上,其測量出輸送帶上物料的單位長度重量;皮帶測速單元采用高精度脈沖編碼器安裝在從動滾筒軸端,通過滾筒轉動產生脈沖信號,以上重量信號(毫伏級)及脈沖信號分別傳送至積算控制系統。
(2)通信編程
西門子S7-315-2DP CPU作為DP Master站訪問各類從站,其通信編程方法有多種,最常用的是在OB1中調用通訊系統功能塊SFC14和SFC15來完成從站上的I/O數據的讀寫訪問,本項目中以上主站通信對應的從站類型包含分布式I/O ET200M和調節控制器CFC-200。
CP342-5 作為Profibus-DP主站時,最多可鏈接 124個從站,和每個從站最多可以交換244個輸入字節(Input)和244個輸出字節(Output),與所有從站總共最多交換2160個輸入字節和2160個輸出字節,但其DP通信編程與S7-300 CPU所集成的DP站有所不同,CP342-5為主站其模塊內部的數據寄存器與從站的I/O數據區的通訊過程是自動進行的,但必須填寫CP342-5模塊的硬件起始地址參數,使CPU能尋址到CP342-5位置,這個起始地址就是16進制的CPLADDR參數,它表示硬件組態的PZD起始地址,可在OB1程序中調用功能塊"DP_SEND" FC1和 "DP_RECV" FC2,來完成CPU經CP342-5數據寄存器對PKW、PZD的數據交換;本例中CP342-5模塊所連接的DP從站為SIEMENS 6SE70變頻器 + CBP2總線適配器,MASTERDRIVES/DC MASTER CBP2 DPV1其PPO(參數過程數據對象)類型共有以下5種:
(3)WINCC應用
運行于Microsoft Windows XP下的Windows控制中心─WinCC V6.0為過程自動化領域中的領導者,作為基礎自動化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它將人機界面(HMI)系統、監控管理系統和數據庫技術集成為一體,它采用標準微軟SQL Server 2000數據庫進行數據歸擋存儲,并提供了SIMATIC MES/ERP的高效連接通道。利用WinCC可根據配煤煉焦生產工藝要求與控制內容,方便地制作配煤工藝流程界面、配方管理界面、各工藝和控制參數監測界面、網絡通信狀態界面、各設備順序控制界面、報警指示和記錄界面、趨勢圖記錄界面等功能模塊的設計,系統的各種控制參數、工藝參數及生成的數據庫均可自動存儲,實時查詢,同時自動生成年、月、日報表供打印和預覽。并啟用WinCC中的VBA腳本語言(Script)來實現對數據庫接口的ADO訪問應用功能, 從而能滿足系統的擴展要求。
采用SIMATIC Step7+WinCC V6.0組合,可大大地降低系統開發的成本,縮短項目實施的周期,它具有應用靈活、規模可伸縮、使用簡便、功能強大等特點。另外,在本項目中充分利用 WinCC和Step7集成環境下的系統全局數據庫技術,在變量的操作、存取、修改和邏輯塊直接調用方面都給編程過程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這種面向對象的編程技術特性在今后的功能擴充、方案更改、系統優化和維護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實用性,是分布式SCADA系統及工廠基礎自動化層次的理想選擇。
本例中根據系統工藝要求,應用WinCC所開發的監控系統界面,采用樹型結構,具有多種畫面調用手段,以方便操作者使用,我們設計了以下幾個主要的功能畫面:
工藝流程界面─在畫面中通過編程實現模擬顯示各個自動配煤工藝段的全流程,在各流程界面上動態地顯示各臺給料機的設定流量、瞬時量、負荷率、倉料位、電機轉速、電流反饋、配比、水份、小計累積量、總累積量、總流量、總設定量等等,以方便操作者能及時準確的掌握當前的工藝狀況,能夠對現場設備的故障進行實時診斷。
故障報警界面─對于自動配煤中的一些重要的參數進行實時報警和自動生成故障記錄表,并根據設備的故障性質,系統自動診斷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故障診斷報警內容包含:稱重傳感器故障、測速單元故障、負荷率過載、速度上下限、流量上下限、缺料、皮帶斷裂/跑偏、網絡故障、偏差超限、電機過流/缺相/欠壓/過壓/短路等信息。
趨勢與統計界面─實時顯示主要變量的變化趨勢并形成歷史記錄,供今后可以查找過去的過程數據記錄,通過對各臺給料機的歷史趨勢數據比較,進而可以為配比統計分析提供依據,從而進一步預測和提高焦炭的質量。
流程監控與操作界面─實現生產過程中各設備的順序邏輯控制和系統協同操作運行,根據系統工藝流程的需求來確定運行方式、選擇流程控制模式和相應配方。系統操作根據控制方式可分為手動、半自動和全自動,根據操作地點可分為現場就地操作、控制室操作、上位HMI集中操作,從而覆蓋整個焦化配煤的工藝要求。
其它如系統調試工具、網絡通信管理等界面主要為系統診斷、調試、網絡狀態分析、網絡SNMP管理時所使用,限于篇幅就不再詳述了。
四、系統控制功能
1.稱重測控單元功能
稱重測控單元擔負著整個配煤的煤量采集計量作用,也是整個配煤系統數據采集的基礎,其控制核心為CFC-200儀表,它是集調節與演算為一體的多功能控制器。它主要完成負荷、流量、累積量的采集,CFC-200儀表通過Profibus-DP接口與西門子PLC溶合為一體,達到數據無縫、透明共享的預期效果。
2.PLC實現的功能
實現各臺配煤給料機的流程啟動和停止;故障診斷報警;倉料位、圓盤電機、給料皮
帶電機的流程連鎖和逆向啟動、順向停車的順序控制;各臺設備/各工藝段之間的安全連鎖;各變頻器的頻率給定和速度控制;總配比流量的在線調整等功能。PLC按工藝要求完成系統的四種控制方式(現場就地控制、單臺手動控制、單套聯動控制、全自動控制);另外,S7-300PLC作為Profibus-DP的網絡主站,起著整個系統的控制核心作用,是確保系統內所有設備的協同運行的前提條件,并完成與上位機交換系統的所有過程參數和數據的任務。
3.上位機實現的功能
實現煤料配合比例工藝流程的自動監控;管理生產過程參數和狀態;處理反映各種過程報警和歷史報警;瀏覽各實時/歷史趨勢畫面;生成各種報表供瀏覽/查詢/打印;建立實時數據庫及歸檔數據,為企業決策者提供工廠現場層實時過程數據、曲線及統計分析表。利用WinCC中的C語言腳本(Script)及提供的各類應用函數,來靈活地完成系統復雜的控制要求,并將配煤系統的前后工藝段有機地組合起來。
以上三者相輔相成,構成一套完整的自動配煤解決方案,整個配料系統綜合精度優于0.5%。
4.項目中的難點問題及實施辦法
配煤煉焦有2大工藝段,每個工藝段有12套,合計共有24套給料機,其配比的準確和穩定是焦炭質量保障的關鍵。
后備PID調節:但在實際運行中配煤系統的配比會受到外界多種因素的影響,如煤質、含水率、環境溫濕度、粘度、粒度等因素,從而直接引起下料不暢通、結塊、粘料等現象,影響配煤比例的恒定。針對上述情況,我們采用兩套PID自動調節回路方案,正常情況下由CFC-200來執行調節,當上述情況造成流量震蕩或偏差超限時,系統自動切換由PLC來完成后備PID調節,而此刻后備PID調節是根據所發生不同情況下的同種煤流量總和為目標對象進行閉環調節,從而優化了過程控制的性能和效果。
標簽:
上一篇:毅天PLC在電梯中的應用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6-16
2025-06-09
2025-06-06
2025-05-19
2025-04-30
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