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4-26 17:56:45來源:yangliu
近年來隨著各種無線通信技術以及其他相關技術的日趨成熟.家庭環境監控系統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家庭環境監控系統中,各個節點置于家庭中的不同位置,實時監測各點的狀況,并及時上傳到監控中心。節點的關鍵部件包括傳感器,在家庭環境監控系統中大量使用了溫度傳感器。
借助于溫度傳感器,家庭環境監控系統能夠監測家庭環境、家用電器和某特殊點的溫度,然后基于測量的數據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達到節省能源、保障安全和改善人們起居條件的目的。本文以數字式溫度傳感器TMP275為例,介紹溫度傳感器在家庭環境監控中的應用。
1 TMP275簡介
TMP275是TI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一款低功耗數字輸出溫度傳感器。其精確度達±0.5℃,適用于環境、通信、計算機、消費類、工業以及儀表應用等多個領域的溫度測量。
TMP275的高度精確性可使散熱與電源管理更加高效,而其低功耗能夠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并最小化自加熱(self-heating)。在-20℃~+100℃范圍內,TMP275的精確度為±0.5℃(最大值)。其雙線串行接口與I2C相兼容。芯片采用小巧的8引腳MSOP封裝。該器件的其他特性包括:50μA低電流、9至12位可編程分辨率、0.1μA關機電流模式、整個溫度范圍內出色的穩定性,以及-40℃~+125℃的廣泛工作溫度范圍。另外,該器件還允許多達8個不同地址,以實現接口總線設計的高靈活性。TMP275的引腳排列如圖1所示。
2 TMP275硬件設計
TMP275的兩線串行接口(引腳SCL、SDA)與I2C總線接口兼容,可以直接與其相連,從而大大降低了設計難度。當測量溫度超過用戶設定的最高溫度或低于最低溫度時,引腳ALERT輸出高電平或低電平(可以通過配置寄存器來實現)。上述3個引腳在實際連接中需要上拉電阻。引腳A0、A1、A2可以接地或高電平,用于決定芯片的器什地址(有8個)。TMP275的外圍電路原理圖如圖2所示。
各數據位的具體說明如下:
SD 設置器件是否工作在關斷模式。SD為1時為關斷模式,SD為0時為正常模式(包括比較模式和中斷模式)。
TM 設置器件工作在比較模式還是中斷模式。TM為1時工作在中斷模式,TM為0時工作在比較模式。
POL ALERT極性位。通過POL的設置,可以使控制器和ALERT輸出極性一致。
F1/F0 錯誤隊列配置位。只有溫度連續超限n次后,報警才會輸出。參數n由F1和F0來設置,設置錯誤隊列的目的是防止環境噪聲對報警輸出的影響。具體配置參數如表1所列。
R1/R0 溫度傳感器分辨率配置位。通過對其配置,可以控制溫度傳感器的轉換分辨率,同時也可以控制時間;分辨率越高,轉換時間越長。具體配置參數如表2所列。
5.2 處理器部分和溫度傳感器部分
節點處理器選用AVR單片機ATmega128。它是基于AVR RISC結構的8位低功耗CMOS微處理器。由于其先進的指令集及單周期指令執行時間,ATmega128的數據吞吐率高達1 MIPS/MHz,從而緩解了系統在功耗和處理速度之間的矛盾。
ATmega 128提供一種兼容于I2C的TWI總線接口,因此TMP275的SDA和SCL引腳可以直接與處理器的引腳相連,另外還需接上拉電阻。TMP275的報警輸出方式設置為低電平輸出,接有上拉電阻。A0、A1和A2全部接低電平,這樣TMP275器件的寫地址為0x90,讀地址為0x91。TMP275的連接原理圖如圖5所示。
5.3 藍牙模塊部分
藍牙模塊選用CSR公司的BlueCore02-External藍牙芯片。此芯片是一個單一芯片無線電和基帶鏈路控制器的Bluetooth 2.4 GHz系統,采用0.18 μm CMOS技術,集成了射頻、基帶、帶有全部集成藍牙協議棧的MCU以及收發器。
在本節點的設計中,藍牙模塊通過UART接口與處理器相連接。IO0、IO1、IO2引腳接LED燈,用來指示藍牙模塊與其他藍牙設備進行尋呼、連接和數據傳輸的狀態。藍牙模塊的其他引腳在本節點設計中未涉及,故予以省略。藍牙模塊的連接原理圖如圖6所示。
結 語
實際應用表明,TMP275芯片具有很高的性能,利用它可以很好地實現預期的設計功能,而且操作簡單。利用主控處理器和多片TMP275也很容易構成一個其他的環境監控系統,且能得到很高的測試精度。目前,基于溫度傳感器TMP275和藍牙技術的家庭環境監控系統已經調試完畢,運行性能良好。
標簽: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產品新聞
更多>2025-04-30
2025-04-11
2025-04-08
2025-03-31
2025-03-26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