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降耗 提高企業的經濟致益
時間:2008-01-29 14:11:00來源:lihan
導語:?通過開展各項節能降耗活動,每年都可以一節省大量開支,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在同一生產裝備技術條件下,效益的內部影響因素實際為各種消耗所反映,特別是能源的消耗。江門市電化廠是一個年耗標煤達n 萬t的重點用能單位,2004年、2005年及2006年上半年總耗能分別為110848.01t標煤、113360.06t標煤、54448.4lt標煤,在產品總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分別為39.48%、34.49%、36.60%。由于能耗占成本比例比較大,江門電化廠長期圍繞節能降耗問題積極開展活動,以促進企業效益的提高。
1 采用新技術降低能耗
1.1 液扳包裝
2005年采用液氯液下泵包裝液氯工藝取代傳統的汽化法包裝工藝。2006年3月經驗收合格投入運行后,冷凍工序即可少開1臺電機功率為195kw的氨壓縮機,而液氯液下泵的電機功率僅為45kw,從而1年可節電達126萬kw·h,按0.55元/(kW·h)計,可節約電費69.3萬元。該項目共投人資金75萬元,13個月就可收回投資成本。
1.2 大功率電機加裝變頻器
從1994年起對全廠電機功率30kw 以上的機泵加裝變頻器,使機泵的電耗降低20%以上,現每年可節電109.2萬kw·h,節約電費60.06萬元。該項目共投資65萬元,13個月就可因節電而收回投資成本。
1.3 采用節能型空壓機
2005年開始采用螺桿式空壓機取代活塞式無油潤滑空壓機,空氣站負荷由124kw降至92kw,每年可節電31.08萬kw.h,節約電費17.1萬元。并且新機故障少,每年還節省檢修費用高達10萬元。該項目投資26 萬元,一年內就可收回投資成本。
2 對電極重涂修復,降低電解電耗
2.1 重涂30一1金屬陽極
到 2003 年,03一1金屬陽極電解槽已運行了10年有余,陽極涂層開始剝落失效,槽電壓快速上升,電耗升高。2004年2月~2006年2月共投入150萬元重涂54臺30一m隔膜鐵陽極。重涂后,交流電耗由2490kw·h/t降至2430kw ·h/t,每年節電180 萬kw·h,節約電費9萬元。18個月就可收回重涂費用。
2.2 重涂F:電解槽陰陽極
至0203年6月,離子膜F:電解槽已運行了9年,遠遠超過了6年的使用壽命,部分陰陽極的活性涂層已剝落失效。活性涂層的剝落失效,會導致槽電壓快速上升而使電耗增加。2O03年12月至今共投人290萬元對2萬t/a離子膜16 臺電解槽的電極進行重涂和活化,使It燒堿的交流電耗由2360kw·h降至2196kw ·h,每年可節電328萬kw·h,節約電費180.4萬元。19個月即可收回重涂費用。
3 通過工藝技術改造降低能耗
3.1 采用混合配堿工藝,降低生產用煤
從 2003年1月開始,江門電化廠實行了混合配堿工藝,即采用32%離子膜法燒堿與29%隔膜法燒堿混合配制成30%成品堿,從而大大降低了由電解液直接蒸發為30%隔膜成品堿的蒸汽用量。2005年It燒堿綜合蒸汽耗Z124kg,與2002年It燒堿綜合蒸汽耗2648kg相比,下降了524kg/(t·NaOH)。按年產7500 t燒堿計算,全年可節約蒸汽39300t,可節約標煤4598t,節約費用193萬元。
3.2 縮短抽濾時間,節約用電
通過對氯乙酸生產工藝的改進,縮短了生產過程中的抽濾時間,達到節約用電的目的。從2004年7月起,通過合理安排,每批氯乙酸抽濾時間平均縮短sh。按年產400ot計算,每月10批,每年可節電約21,12萬kw ·h,節約電費11.6萬元。
3.3 氨壓縮機串聯制冷,節約能源
從 2004年4月起,單級制冷壓縮機與雙級制冷的高壓機串聯運行,使壓縮機的制冷功率得到合理的利用,少開1臺氨壓縮機也可保證氯乙酸的正常生產。通過串聯運行,全年可節電98萬kw·h,節約電費53.9萬元。
3.4 用間接冷卻代替直接冷卻,降低生產成本
原AC發泡劑氧化工序采用制冰機制取管冰,然后用人力將管冰加人到反應釜中直接冷卻反應液,以控制反應溫度。該方法能耗損失大,勞動強度大,生產能力低,且堅硬的塊冰容易損壞氧化釜的襯膠層(特別是攪拌槳)。技術改造后,采用冷凍鹽水對AC氧化反應液進行間接冷卻。在同等產量前提下,原來要開3個反應釜,現在開2個反應釜即可,降低了能耗。每年可節約用電約83萬kw·h,節約電費45.65萬元。同時大幅降低勞動強度,還可減少氧化工序操作人員8人,每年降低勞動成本超過n萬元。
4 結語
通過開展各項節能降耗活動,每年都可以一節省大量開支,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強了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標簽:
中國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