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力系統中,為了保證設備和人身的安全及電網的安全運行,需要各種類型的接地。一般情況下,理想的接地效果是通過敷設人工接地裝置的方法來實現的。由于接地裝置的接地電阻值往往受到地形、地質、材料、敷設等條件的影響或限制,往往達不到設計需要,所以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1 傳統接地所采用的方式
從采用的材料看,一般采用熱鍍鋅鋼材(如扁鋼、圓鋼)、銅材及其他接地材料,也可以借用自然接地體,還可以通過添加粘土、鹽或降阻劑的方式來降低接地電阻。
埋設方法可采用垂直埋設、水平埋設、深井埋設、深井爆破作業埋設、混合埋設等。在一個接地裝置中可以靈活采用多種埋設方法。
接地裝置的相互連接,大多采用搭接的方式,其焊接長度扁鋼不小于寬度的2倍(且至少3個棱焊接),圓鋼不小于其直徑的6倍。焊接時應采用涂刷瀝青漆等方式防腐。在回填時必須要邊回填邊夯實,細土回填,接地帶不得接觸硬物。
2 低電阻模塊接地的特點
低電阻接地模塊(以下簡稱模塊)其外觀見圖1,是一種以非金屬材料為主的接地體,它由導電性、穩定性較好的非金屬礦物質和電解物質組成,內置金屬芯,與被保護對象的接地極相連。它增大了接地體本身的散流面積,減小了接地體與土壤層間的接觸電阻。具有以下特點:接地電阻低而穩定;無毒、無害、不污染;具有優良的吸濕保濕能力,通過釋放電解質改善周圍土壤的導電特性,獲得低而穩定的接地電阻;抗酸、堿、鹽腐蝕,使用壽命長;可用于沙漠、戈壁、鹽堿地、高原和常年凍土帶等惡劣地質條件的地區。
3 傳統接地方式與低電阻模塊方式接地效果比較
3.1 從理論計算看模塊的降阻效果
計算在相同土壤電阻率(100 Ωm)條件下,采用單根2 . 5 m等邊角鋼( ∠ 5 0 × 5 ) 和采用單個模塊(ZGD-I-2)在垂直敷設條件下的工頻接地電阻。垂直接地體工頻接地電阻Rj計算公式
Rj = ρ /(2πL)×ln(4L/d)
式中 ρ ——土壤電阻率(Ωm);
L——垂直接地體長度(m);
d——接地體直徑(角鋼為邊寬)(m)。
單個模塊的接地電阻計算公式
Rj = ρ /(2πL)×ln[4L(L + 2h)/d(L + 4h)]×M0
式中 ρ —— 埋置地層的電阻率(Ωm);
L ——Ⅰ型模塊的長度(m);
d ——Ⅰ型模塊的直徑(m);
h ——接地模塊的埋置深度(m);
M0 ——模塊調整系數(ZGD-Ⅰ-2型取0.35)。
分別套用上述公式,可以得出∠50×5等邊角鋼和模塊ZGD-I-2垂直敷設的接地電阻。角鋼垂直接地體的工頻接地電阻為87.10 Ω,模塊的工頻接地電阻為17.75 Ω,僅為角鋼工頻接地電阻的20%,參見表1。
3.2 從實際應用看模塊的降阻效果
3.2.1 變電站主接地裝置改造的實例
岫巖農電局紅旗變電站主接地裝置采用混合型接地網(見圖1),敷設面積為896 m2,接地體總長度146 m,埋設深度1.6 m,原計算接地電阻3.6 Ω,敷設后實測值為4.8Ω。產生誤差的主要原因是在敷設前沒有細致地測量土壤電阻率,只是通過觀察土質的情況,采取了一個經驗值。利用實測的接地電阻值和相關數據進行估算,該地的土壤電阻率應為280 Ωm(計算步驟略)。
其水平接地裝置敷設大致處于地表下20 cm,接地體周圍覆蓋20 cm厚黃土,然后整體回填砂石料1.4 m深,接地體周圍土質效果受到影響。垂直接地體采用大錘砸入地下,未采用開挖的方式埋設,接地體入地角度和深度與設計存在差距,這些都會對接地電阻值產生不良影響。

2006年4月,該變電站的主接地裝置加裝模塊20塊,采用水平敷設方式,安裝地點為水平方格網的交叉點,安裝距離4 m。
使用的模塊ZGD-Ⅱ型,水平埋置,單個模塊的接地電阻公式
Rj = 0.22×ρ /(a×b)1/2×M0
并聯后的總接地電阻公式
Rnj = Rj/nη
式中 M0 ——模塊調整系數(ZGD-Ⅱ-1型取0.33);
n——接地模塊個數;
η——模塊利用系數,可采用0.55~0.85,計算取折中0.70;
a——模塊長度,取值0.5 m;
b——模塊寬度,取值0.4 m。
利用上兩個公式可以算出,在水平敷設,土壤電阻率280 Ωm的條件下,20塊模塊并聯水平輻射的接地電阻為3.25 Ω。
由模塊組成的水平接地裝置與原接地網構成一個整體,并且在模塊周圍添加了粘土以增加降阻效果,所以其接地電阻值會更低。第二年春季的實測值為2 Ω,基本達到預期效果。
3.2.2 防雷接地網改造的實例
2006年,岫巖農電局洋河等四座變電站5處防雷接地裝置試驗不達標,雖然多數接地裝置在敷設時已采取過必要的技術措施,仍達不到規程規定的10 Ω以下的標準。其接地裝置均存在地形受限制、敷設面積小、土壤電阻率較高、砂石層多的實際情況。如采用傳統的接地方式 ,因無法增加接地體面積,只有通過增加接地材料的規格或者添加降阻劑等措施,難度較大。本次接地裝置改造主要依據以下幾條原則:在原有接地裝置的基礎上,采用加裝模塊的方式降低電阻,根據具體情況一處加裝2~4只;采用開挖地槽的方式,水平安裝模塊,并在模塊周圍各加20~40 km粘土,填實,以改善土質;模塊埋設深度不低于1.2 m(低于凍層),距離不小于4 m;在焊接時,注意搭接長度和多面焊接,焊點采取防腐措施;新的接地裝置與原接地裝置可靠相連。
改造后實測的接地電阻值如表2所示(需要說明的是改造前后均采用同樣的測量方法,使用相同的試驗儀器,以消除因試驗工具、試驗方法不同帶來的誤差),可以看出,通過加裝模塊后,5處防雷接地置的接地電阻值均明顯下降,阻值下降率大約為改前接地電阻值的36.11%~53.57%,對于不能達到規定10 Ω以下的,可以繼續進行改造,達到規定值。
4 結束語
通過以上分析及應用的實例,可以看到,低電阻模塊具有明顯的降阻效果,考慮到投資因素,提出以下建議:在通過傳統的接地方式敷設接地裝置,可以達到規定的接地電阻值范圍的,在計算成本適合采用時,不必使用模塊。
對于地形受限制或土壤電阻率較高的地區,可以考慮采用模塊,在普通的鋼材水平或垂直接地容易遭到破壞的地段,可以考慮使用模塊。
由于其具有較好的散流效果,適用于防雷接地裝置。應實測當地的土壤電阻率,作為工程設計依據。
敷設時,在安裝、焊接、回填的各環節,應嚴格按要求進行施工,最好能依據圖紙施工,模塊應安裝在凍層以下,必要時可以輔助采用其它降阻措施。
參考文獻
[1] 李景祿,胡毅,劉春生. 實用電力接地技術. 中國電力出版社,2002.
[2] ZGD型系列低電阻接地模塊說明書.
[3] DL/T 621-1997. 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