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統概述
某市危險源監測系統主要是對市轄區內的3000多個危險地點(包括油庫、鍋爐、化工生產場所、煤礦、爆炸物等)進行監測、通過光纖、GPRS/CDMA等將數據傳送到本地的區域控制中心和總監測中心。該工程設一個總監測中心,在總監測中心操作人員可以通過所設的人機界面對所有危險源站點的所有必要的危險源工藝參數進行實時監測;項目下設22個區域監測中心,其中4個為重點企業的監測中心,在18個區域監測中心中有2個監測中心的監測站點為600個左右,其他分監測中心的監測點為幾十到幾百個不等(少于600個);監測點監測2到20個模擬量和數字量信號。
二、技術難點
*監測點極度分散。系統包括的監測危險源散布于全市范圍,尤其是周邊郊區縣市。單個危險源監測參數少。
*通訊方式多樣化。各個危險源所在的企業都有各自的網絡,通訊條件都有所不同。所選擇RTU必須支持多種通訊接口。
*響應速度要求極高。危險源監測屬于特種行業,對數據的響應速度要求極高。在終端總多的系統中,對于報警信息要及時上報。
*多個中心處理數據。按規劃系統分兩個中心,都需要及時掌握重大危險源的實際情況。
*圖像監控。對上報數據,系統需輔以圖像確認。所選擇的RTU,需配置圖像處理功能。
*經濟實用。由于重大危險源數量極大,所建造系統在保證功能全實現的基礎上,還必須符合經濟實用的原則。
三、解決方案
ECHO SCADA 5000系統是真正的分布式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系統上每一臺計算機都是一個獨立的節點,每個節點獨立執行系統初始分配的任務。這種結構的優點就是不會因為一個節點的離線而影響整個網絡的運行。ECHO SCADA 5000系統通過客戶機/服務器模式進行節點對節點的通訊,是網絡上的節點共享數據。ECHO SCADA 5000系統再廣域網上運行時一樣,遠程訪問不同位置上的節點就如同訪問本地局域網上的節點。
危險源監控SCADA系統在各個監測站點采用安控公司為危險源監測量身打造的危險源控制器,其針對不同的環境采用不同的型號,如在需要防爆的場所,采用防爆型,在一般場所采用防塵型;監測站點的本地監視由安控公司提供的專用監測軟件來完成;在區域控制中心,設OPC服務器一套,通過以太網方式,采集其所轄區域的監測站點的狀態和參數;在總監控中心,設監視用計算機系統多套,通過以太網方式將設在區域控制中心的OPC服務器采集到的工藝參數和狀態。
1、使用產品
1)Super32-I。
*32位嵌入式操作系統,靜態RAM 512K,串行FLASH 存儲4M。
*提供多種硬件接口,通過這些接口可連接符合該接口規范的DCE設備。
*嵌入DNP3協議。支持常規輪巡、應答,同時可設置為逢變自報。
*支持Modbus RTU/ASCII/TCP、DNP3等通信協議,具有RS232、RS485、Ethernet等通信接口。
*電源、信號輸出輸入端均采取隔離保護,并與主控電路隔離。
*看門狗及數據掉電保護功能,可長期保存設定參數及歷史數據。
*工業標準設計,DIN導軌安裝結構,方便現場安裝及內部硬件組態。
*元器件采用優秀的工業級產品,經過嚴格的測試和篩選。
*工作溫度-40~70ºC,工作濕度5~95%RH,適應各種室外惡劣環境。
*產品通過CE認證。
2)組態軟件。
*實時數據監視、圖像監控。
*實時曲線顯示、歷史曲線顯示。
*危險源設備靜態信息管理。
*自由報表輸出。
*支持多種軟件接口。
*系統可擴展。
3)GPRS DTU(以GPRS傳輸為例)。DTU通過DB9-M串口和終端相連,內部支持GPRS各類協議,用戶只需要通過簡單的AT命令就可以輕松實現終端進行GPRS無線數據傳輸功能;同時DTU在內部也實現了中英文短信的編碼解碼過程,用戶不必了解短消息的編解碼算法,用戶只需要通過簡單的AT命令就可以實現短信的傳輸功能。
2、通訊模式
3、系統功能
兩個總控中心設置監視用計算機多套,通過以太網方式將OPC服務器采集到的工藝參數和狀態在組態畫面上實時的顯示出來,實時顯示、打印報警信息,同時,將其存儲到數據庫中,方便MIS等第三方軟件進行查詢,統計,分析等操作;下層的分控中心將現場采集的數據在組態畫面上實時的顯示出來,實時顯示、打印報警信息。同時,將其存儲到數據庫中,方便MIS等三方軟件進行查詢,統計,分析等操作。
4、應用效果評估
重大危險源監控系統的投入使用,防止了由于各種因素引起災害的發生,采取正確、恰當的措施進行災后應急處理,使其更好的為國家建設服務。系統對重大危險源在產生、儲存、運輸、使用等過程中的狀態進行實時監控,保證所有針對重大危險源的操作都在監控范圍內。重大危險源實時監測系統實現對各種重大危險源在生產、存儲、運輸、使用的全過程進行實時監測和跟蹤,確保重大危險源在每個環節處在可控狀態,減少事故發生及事故發生后的實時有效的應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