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醫療器械智能化家庭化須“聯網”發展

時間:2012-06-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采訪中,有業內人士表示,醫療器械產品向家庭化發展在國外早已不是新聞,而在我國,由于醫療器械產品價格昂貴、使用不方便、占地面積大等原因導致我國醫療器械家庭化的步伐一直停滯不前

 生意社6月27日訊 

  繁重的工作生活壓力,不間斷的應酬與被應酬,考驗著現代人們本就脆弱的身心。但身體終究不是機器,無法精準地告知醫生自身可能發生的疼痛或者病變,因此,醫療儀器的輔助與支持就顯得必不可少。
 
  早在3年前,當時初露鋒芒的家庭化醫療器械類產品就顯得格外奪目。比如一些裝備了傳感系統的椅子和床,只要人一坐在椅子上或者躺在床上,傳感系統就可以顯示此刻人體的心率、呼吸、脈搏等信息,所有的信息一目了然。
 
  對于家用醫療器械的迅速發展,有業內人士分析說,家用醫療時代的到來,與其說是醫療器械廠家利益的博弈,不如說是廣大都市癥候群的福音。而發展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智能化和家庭化。
 
  醫療器械的智能化,一般來說體現在利用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如傳感器、觸發器和/或生物醫學監視器遠程收集病人數據,并進行自動診斷,提醒相關人員注意的技術總和。而家庭化是指在無需住院或其他組織機構的情況下,病人可以在眾多“智能化”設備協助下整天生活在自己的環境中
 單兵作戰不如聯網協作
 
  采訪中,有業內人士表示,醫療器械產品向家庭化發展在國外早已不是新聞,而在我國,由于醫療器械產品價格昂貴、使用不方便、占地面積大等原因導致我國醫療器械家庭化的步伐一直停滯不前。但隨著醫療器械產品逐漸向小型化、無人化發展,我國要實現醫療器械產品進入普通家庭的夢想已經不那么遙遠。
 
  蘇穎表示,目前已有各種各樣的醫療器械走進了千家萬戶,但器械的智能化程度往往停留在單機水平,很少可以聯網,即使是能夠聯網,也缺乏相關服務;家庭化缺乏有資質的組織和機構運作。
 
  “國外在這方面已有十多年的發展,遠程照顧、遠程醫療、遠程看護、遠程病人監測、遠程健康、智慧家庭等醫療器械已經非常成熟,有些已經被很多醫院廣泛采用。醫療儀器的家庭化服務也由第三方機構進行運作。”蘇穎告訴記者。
技術并非唯一瓶頸
 
  除國內外醫療器械研發技術差異因素外,蘇穎認為,在設計過程中,缺乏對用戶需求的研究是其使能技術實施的首要障礙。在醫療器械應用中,開發者常常對用戶需求理解不足,且產品和服務質量較差,從側面反映出以供方技術驅動為主導,而不是采用需求拉動的方法,這樣難免導致用戶的失望。
 
  其次,領域內專家對這些信息技術實施中隱私保密的擔憂,也為醫療器械的開放及面市增加了難度。
 
  “另外,社會、倫理和法律問題也阻礙了這些工具的廣泛采用,尤其是電子醫療記錄,因其系統復雜、醫療服務提供方資金投入不足,以及缺乏允許臨床資料交換的標準,引發各種問題。”蘇穎說。
 
  “對于智能化、家庭化醫療設備缺乏科學合理的鑒定標準、評估規范和準入手續,也是在創新中遇到的瓶頸。”蘇穎分析說,在新一輪醫改中,使醫療器械行業受益的扶持及激勵政策頗多,因此,接下來的幾年或許將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的高峰。這也將對醫療器械的家庭化、智能化發展帶來良好的契機。有了政策的支持,或許這些困難將迎刃而解。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