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造成的影響日益凸顯。目前,鐵礦石價格跌到132美元/噸左右,相比2011年早些時候創下的接近200美元/噸的歷史最高價下跌大約32%。
全球最大的礦業公司必和必拓預計,“隨著建筑周期趨于成熟”,鐵礦石和鋼材等原材料將更早感受到影響。到2025年,當中國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的水平時,這兩種商品的消費量占GDP的比例將很可能達到峰值。
青島前灣港的鐵礦石堆場,幾百座黃色、褐色、灰色的鐵礦石小山堆滿了港區的角落,足有上千萬噸之多。過去,這些鐵礦石意味著滾滾財源,而現在卻成了青島港的大麻煩。這些鐵礦石通常是貿易商買來或鋼鐵廠預訂的,但隨著鐵礦石價格的下降和需求減少,很多鋼鐵廠不愿兌現合同,貿易商則找不到下家接手,只能任由鐵礦石堆積在港口。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作為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2011年中國鋼鐵需求增速放緩至8%,2012年則可能放緩至4%。鋼鐵產量下降直接影響了兩種主要煉鋼用的大宗商品的需求——鐵礦石和焦煤。
據中國鋼鐵協會發布的今年一季度鋼企盈利報表顯示,2012年一季度中國鋼鐵業驚現全行業虧損現象。這是進入2000年以來,首次出現整個行業的虧損。
“鋼鐵業現在產能嚴重過剩,我們的利潤率從2008年以前的最高10%,降到現在0以下了。”濟南鋼鐵的一位負責人透露說,6月份,鋼鐵市場將經歷殘酷的去庫存過程,濟鋼面臨的問題,已經從“如何吃好”變成“如何吃飽”。
越來越多的中小鋼鐵廠選擇削減產出,并減少鐵礦石購買量。“很多中小鋼鐵廠關閉了他們的煉鋼爐,生產虧錢,不生產因為機器損耗,也要虧錢。”世紀瑞豐董事長劉毓昆稱,這種形勢讓眾多小鋼廠幾乎不儲備鐵礦石,而是用多少買多少。“買漲不買跌”也成為眾多鋼企的主要心理。“以前,他們都買1個月的量,現在1周的量都不備了。”而這也是港口鐵礦石積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關報道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效果有待觀察
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力推的中國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已于5月8日開始正式運行。表面看來,這一平臺已齊聚三大國際礦山和國內大型鋼廠,但平臺運行的實際效果仍有待觀察。
有鋼廠人士毫不諱言,現貨交易平臺成功與否還是取決于礦山。而中方的貿易商和鋼廠,對現貨交易平臺觀望情緒濃厚。每個人都在說交易量很重要,但在被問及準備在這個平臺上放多少貨時,回答幾乎都是需要看平臺開始運行后的情況。手中有長協礦的大鋼廠表示這個平臺得先有吸引力,貿易商要面對一種新的交易模式,沒有進口資質的中小鋼廠能否方便便宜地在平臺上買到貨也仍存在疑問。
在平臺發起階段,中鋼協和五礦商會這兩家行業協會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但當平臺真正要進入市場時,情況就復雜得多。中國的鐵礦石進口仍殘存著不少計劃的痕跡和享受計劃紅利的情況,而礦山能在多大程度上由有利于自己的招標模式,轉向出貨量可能并不穩定的現貨交易平臺,需要時間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