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兩頭在外”難保盈利 光伏企業產業轉型迫在眉睫

時間:2012-05-2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國內光伏企業只能通過產業轉型,同時打開國內市場方可有機會重啟IPO。”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概念的興起,光伏產業曾備受資本市場與各地政府的寵愛,至今中國已涌現出100多個產業基地,產能占據全球半壁江山。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到2015年太陽能發電將達到15吉瓦,年發電量200億千瓦時。

  于是,大批光伏企業開始著手準備IPO,希望借政策利好的東風融資擴產。然而根據證監會最新披露的主板擬IPO企業名單顯示,截至5月23日,僅有裕華光伏一家光伏企業沖關成功,而之前的蘇州快可光伏、日地太陽能、天能科技、歐貝黎新能源等均被終止審查而未能入榜。而包括擬上市的福萊特、中來光伏及浚鑫科技等光伏企業,尚在落實反饋意見中。

  光伏IPO為何在政策鼓勵引導下依然難進資本市場的大門?

  “兩頭在外”難保企業盈利

  目前,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格局依舊未能有所改變。從近90%對外依存度戒不掉,到過于依賴國際消費市場出口,這樣的“魔咒”始終籠罩著仍未能打破,并不得不面對量價齊跌的局面。

  根據2012年4月19日浙江福斯特光伏發布的招股說明書,該公司對于特定原材料供應商高度依賴,向EVA樹脂的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占總采購額的比例分別高達82.10%、80.65%和73.74%,采購價步步高企。

  另如主營太陽能電池片等產品的公元太陽能IPO去年11月28日上會被否,正是因為發審委認為,公元太陽能產品主要出口國補貼成下降趨勢,加之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對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根據證監會反饋文件,公司2008年至2010年及2011年1月至6月外銷收入占主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22%、99.11%、99.37%和99.53%,其中出口歐盟國家銷售額占比分別為78.1%、83.92%、75.94%和74.85%。

  而境外消費環境的惡化使得國內光伏企業的盈利能力出現較大的風險也是IPO難通過的主因。

  2011年的歐債危機更是沉重地打擊了占中國光伏產品出口80%的歐洲市場,尤其是在中國光伏產品占其總裝機容量70%-80%的德國。2012年5月17日,美國商務部繼3月19日做出對我光伏產業的“反補貼”初裁后,又做出“反傾銷”初審裁決,對應訴的中國企業裁定31.14%-31.22%的傾銷稅率,未應訴的企業裁定249.46%的傾銷稅率。

  由此可見,對外依存度過高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光伏產業的不景氣。企業由此發生的資金周轉難題自然急于尋求資本市場的援助。而擔心光伏企業或成為房企第二,上市融資遭到監管層的“特別對待”也就在情理之中。

  光伏行業IPO再起需蛻變

  從宏觀政策調控層面看,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新能源行業備受代表委員們熱議。在草擬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新能源發展的定調是“加強統籌規劃,制止太陽能、風電等產業盲目擴張發展”。而考慮到保證新能源行業的信心與預期,政府工作報告修改為“防止太陽能、風電設備制造能力的盲目擴張”。

  這一寬松的行業規劃政策也被光伏企業曲解成依仗近些年來地方政府對光伏企業大規模的補貼,在市場需求萎縮的情況下,光伏行業內部競爭混亂,為取得零星的規模效益,不斷的擴大產量,致使行業性的產能過剩,庫存高企、滯漲不前。2011年,國內光伏產能同比增加一倍,但是實際需求僅僅增加25%。也就是說,光伏組件需求的增長遠遠趕不上產能的增長。

  2011年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指出,將太陽能多禍不單行,國際經濟環境與跨國貿易的政策保護使得中國光伏行業多年積累的弊病集體爆發,整個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晶硅等行業從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中刪除,但同時將薄膜電池、太陽能集光鏡、200毫米單晶硅及拋光片生產、太陽能空調、太陽能干燥裝置、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站列為鼓勵外商投資產業。

  由此可見,國家的行業遠期規劃亦影響著監管部門的IPO審核標尺。政府已著手對新能源行業整頓其產能、轉變其發展模式,通過控制光伏企業上市融資實現“產業結構性調整”,引導募集資金流向光伏玻璃、逆變器以及光伏電站等光伏產業鏈下游。

  縱觀國內光伏企業現狀,雖然政策環境利好,但在行業投資持續過熱、光伏市場增速放緩,再加上美國“雙反”等外部不利因素影響,近期并不是光伏公司因國外原材料上漲,存貨消化不暢導致的周轉資金不足而選擇上市籌資的最好時機。

  “國內光伏企業只能通過產業轉型,同時打開國內市場方可有機會重啟IPO。”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