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一體化”這個名詞,如今出現的頻率相當之高,對于許多人來說已經不再陌生。然而,很多人甚至企業對其具體含義卻不甚了了。那么,何為“垂直一體化”?
垂直一體化:又稱縱向一體化,是由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形成的一體化組織。經濟學上,沿產業鏈占據若干環節的業務布局叫做縱向一體化。作為一種經濟組織方式,它有自身的優勢與局限性。
在光伏行業,有著一條清晰而完整的產業鏈,主要涵蓋包括硅料、硅片、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應用系統在內的5個產業鏈環節。在光伏的產業鏈條上,中國光伏業界都存在著“一體化”與“專業化”兩種商業路徑。后者以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為代表,堅守產業鏈的一環,認為,“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而前者則以英利集團有限公司為代表,信奉全產業鏈模式能夠帶來成本的最低化。
垂直一體化整合漸成趨勢
隨著擁硅為王時代的終結,利潤在各環節的分配逐漸理性化,像天威英利、河北晶澳、常州天合光能等擁有垂直一體化優勢的企業獲得了更高的利潤回報。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和風險,曾經專注于產業鏈某一環節的光伏企業紛紛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垂直一體化整合漸成趨勢。
江西賽維LDK在成為全球最大多晶硅片生產商的基礎上,2008年2月投資25億美元成立蘇州BestSolar公司,正式進入太陽能電池片生產領域;2008年11月,公司年產1500噸的多晶硅一期項目正式投產,賽維LDK逐步向產業鏈上下游滲透。2009年5月,賽維LDK董事長彭小峰在“兩岸太陽能論壇”上表示,公司不排除與同業在全球主要市場成立組件與系統公司,這意味著賽維LDK將垂直一體化作為了企業的戰略目標。
而長期專注于光伏下游組件制造的CSI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也透露,該公司正在洛陽建設一座大型硅片廠,以此向上游滲透。同為電池和組件生產企業的尚德也宣布,以9890萬美元收購從事硅料和硅片生產的順大控股股份部分股權。此外,長期從事硅片生產的浙江昱輝近期在四川投資多晶硅生產基地的基礎上,還將啟動太陽能電池生產線,并收購了一家電池組件生產企業,打造垂直一體化企業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對于躍躍欲試搶灘光伏市場的中國五大電力集團而言,其進入的模式也更偏向于“垂直一體化產業鏈”模式,中電投、大唐和國電都已提出了“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發電”全方位介入太陽能產業的設想。筆者認為,在今后一段時期,垂直一體化整合將成為國內外有實力的光伏企業的工作重點之一。如今,擴張,打通上下游正成為光伏企業的共同選擇。
垂直一體化誘惑
目前來說,光伏產業鏈是一條從上到下的垂直鏈條: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系統安裝。在產能擴張以降低產品成本之外,更多的光伏企業開始追逐“垂直一體化”,理由很充分:各個環節都可以成本價供應,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而在市場上,產品線全面,競爭更有優勢。
常州天合CEO高紀凡曾對記者表示,在目前的光伏產業鏈里,太陽能電池組件的利潤在10%左右,電池片維持在15%~20%,而曾經暴利的多晶硅生產環節如今的利潤率已經下跌到20%以下。“由此可以看出,每個環節都有相當客觀的利潤。”
在長城證券分析師周濤看來,垂直一體化在各個環節能降低的成本雖然非常有限,但是規模達到一定程度后,成本卻可以大幅降低,利潤也驚人。
“更關鍵的是,企業打通了上下游之后,不必擔心原材料漲跌起伏,成本穩定,而且再遇到類似敦煌10兆瓦這樣的招標項目,所報出的價格也肯定遠低于單一業務的企業,競爭力明顯。”周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