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把握全球汽車產業的中國機遇——寫在第十二屆北京國際車展閉幕之際
以“創新?跨越”為主題的2012(第十二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5月2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落下帷幕。來自組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本屆車展以23萬平方米的展出面積、1125臺展車、12605名記者、80萬觀眾等數字再次刷新了北京車展新紀錄,不僅讓來自全球的觀眾飽覽了一場“汽車盛宴”,更引發了人們對中國及全球汽車產業新的思考。
中國市場倍受重視
如果說在北京車展之前,還有跨國車企缺席中國市場,那么隨著4月23日雷諾汽車首款C級旗艦車塔利斯曼在本次北京車展上的全球首發,以及雷諾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的消息被證實,這標志著全球主要跨國車企業已全部完成在華布局。
而全新中級轎車Viaggio菲翔的首發,以及Jeep牧馬人龍圖騰概念車和克萊斯勒300如意概念車在北京車展上的亮相,則意味著暫時退出中國市場的菲亞特、克萊斯勒也在試圖重新返回中國國產化的市場。
與此同時,通用汽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艾克森、雷諾—日產聯盟總裁戈恩?卡洛斯、豐田社長豐田章男、本田社長伊東孝紳,以及福特汽車、奔馳、寶馬、PSA等跨國車企的高管紛紛出席本屆北京車展,除了為新車揭幕,還接受采訪,大談對華戰略,用語言和行動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和信心。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大眾汽車董事長文德恩沒有蒞臨本屆車展,但車展期間,在中德兩國總理見證下,其在大眾集團總部狼堡分別與上汽集團、一汽集團簽署合作意向,聯手上汽共同在新疆投資1.7億歐元建設新工廠,將一汽大眾的合資合同延長25年,足見其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程度絲毫不遜于其他跨國車企。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北京車展一直被譽為中國汽車市場的風向標。盡管去年我國汽車產銷增長幅度不到3%,從多年的高速增長步入微增長階段,但依然實現了1841.89萬輛和1850.51萬輛的產銷量,以接近全球汽車四分之一的產銷量,連續3年蟬聯全球第一。
更重要的是,在如此高的產銷基數上,中國車市還向全球展示了巨大的增長潛力。統計顯示,2011年我國汽車千人保有量僅為69.4輛,不僅低于世界100多輛的平均水平,更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國際經驗表明,人均收入水平與汽車普及率存在顯著的關聯度,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至2000美元,開始進入大眾汽車消費時代;而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至6000美元期間和6000美元至10000美元期間,是汽車擁有率上升最快的兩個時期。按照國家統計局2月22日在統計公報中發布的GDP數據計算,顯然當前我國正處于汽車擁有率加速上揚階段。
“得中國市場者得天下”,這已成為跨國車企新的共識。
自主品牌展示新氣象
自主品牌推出了眾多新車型及新技術,以期實現車型升級和品牌形象提升,成為本屆車展一大亮點。
我們看到,自主品牌參展面積和布展水平一點也不輸于跨國車企。長期以來,自主品牌的展臺規模偏小,而此次吉利、長城、奇瑞展臺規模和布展水平均已超過許多外國品牌,逐步顯現出國際車企的雛形。
我們看到,自主品牌首發新車多達84輛,比跨國公司首發陣容更加強大。這些首發新車中,既有傳統能源汽車,如吉利的全球鷹SUVGX7、長城哈弗H7、華晨中華V5四驅版、東風裕隆發布的納智捷MasterCEO等,也有比亞迪的第二代雙模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東風日產合資自主品牌啟辰純電動概念車。
我們看到,自主品牌車企在車展上首次發布了新技術。之前的車展,自主品牌只是展出新車型,發布汽車新技術的主要是跨國車企;而本屆車展,比亞迪除了發布新車型,還發布了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遙控汽車技術、先進動力電池技術,以及不用充電站的充電技術等。
我們看到,從低端起步的自主品牌正在走向中高端。一汽、東風、上汽、廣汽分別推出了新紅旗H7、風神A60、榮威950、傳祺GS5等中高端產品。這些車型無論是新車造型,還是工藝及品質都有了很大程度提升,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在經歷了早年簡單的車型模仿之后,自主品牌正在走上正向開發的大道。上汽、長安、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領軍企業的新車型已經很難看到模仿的痕跡。
“這幾年,我們在發展自主品牌上傾注了很多心血,但也承受了巨大壓力。”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表示,廣汽一直在堅持,“自主品牌要沉下心,扎實練好內功,做好產品品質,才能真正成功。”
這種堅持帶來的市場變化正在逐步顯現,那就是品質制勝。就在北京車展前夕,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C-NCAP(中國新車評價規程)管理中心在京發布了2012年度第一批10個車型評價結果,長城哈弗H6、華晨H530等4個自主品牌車型獲五星級碰撞成績。
讓汽車文明駛入千家萬戶
面對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所有的跨國公司和國內主要的汽車生產廠商都參加了本次展會,并將其定位于全球A級車展,與德國法蘭克福、美國底特律、法國巴黎、瑞士日內瓦、日本東京車展齊名。全球A級車展的定位在于,重點展示汽車廠商的品牌口碑、汽車文化以及高端的汽車技術。
不過,本屆車展在新車展示過程中,由于車模超過了汽車本身,引起了人們的爭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有形汽車市場分會常務副理事長蘇暉認為,“多年來,國內車展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車模盛行,這屬于中國汽車普及過程中必然的現象。”
按照一般的千人擁有汽車數量計算,中國剛剛開始步入汽車社會。完成這個過程,中國僅用了不到20年的時間,而歐美等發達國家則經過了近百年歷程。短暫時間內的集中爆發,讓中國理性的汽車消費和欣賞文化尚未能跟上汽車使用的步伐。隨著汽車社會的到來,汽車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能源、環境、交通等問題日益嚴峻,如何培育成熟的汽車消費文化已成當務之急。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黃永和表示,最近幾年出現的非常不理性的汽車消費行為也會影響到汽車社會和諧發展。中大排量的轎車、SUV的轎車逐年提高,類似追求“豪華”、“炫耀性”消費使得汽車消費的結構不合理,“實際上在汽車文化成熟的意大利和日本,人們更傾向駕乘小型車。”
應該說,汽車快速普及是我國消費升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必然趨勢,發達國家進入汽車社會也曾面臨交通、能源、環保問題。事實上,能源和環境的問題能夠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交通問題會帶動智能交通技術,包括車聯網的有關技術發展。如何培育汽車文明,構建更加和諧的汽車社會?本屆車展不僅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也展示了一個新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