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石化工業節能減排目標明確 政策落實是關鍵

時間:2012-02-1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節能減排具體目標是: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18%、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2012年2月3日工信部發布了《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明確提出了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目標,包括水耗、能耗、二氧化硫及主要污染物減排的總體目標,煉油、乙烯、合成氨的降耗指標等。

  記者了解到,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節能減排具體目標是:全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能源消耗降低18%、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分別減少8%、8%、10%、10%,揮發性有機物得到有效控制。煉油裝置原油加工能耗低于86千克標準煤/噸,乙烯燃動能耗低于857千克標準煤/噸,煤制合成氨裝置綜合能耗低于1350千克標準煤/噸。

  目標比較切合實際

  多途徑促化工行業節能減排

  “就節能部分,我認為目標是比較切合實際的,經過努力可以實現這一目標?!敝袊す澞芗夹g協會秘書長王文堂對記者說。

  對于通過哪些途徑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工信部原材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是從源頭上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等行業發展,淘汰高耗能的黃磷、電石、氮肥、燒堿等行業的落后產能,從嚴布局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的煤化工項目。

  二是利用技術進步推動節能減排,包括油品質量升級、推廣清潔生產與節能節水工藝、探尋溫室氣體減排路徑,開發二氧化碳捕捉、封存、綜合利用技術和裝備,并推廣應用等;三是通過完善管理促進節能減排,包括建立和完善石化化工行業節能減排指標體系、檢測體系和考核體系,推動化工園區按照產業集聚、能源梯次利用、排放集中治理的標準規范進行建設等。

  “節能減排需要全方位、全天候實施,工信部提出的這些措施是從不同角度出發而應采取的措施,都是重要的,并且應同時、持續地實施。”王文堂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些措施要落實,需要有配套措施,如嚴格審批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項目,設定淘汰落后產能需要的標準和解決相關問題的措施,促進技術節能的獎勵措施等。

  王文堂說,化工園區能源的合理利用,潛力比較大,不過,目前對園區能源利用優化的還很少,還需要相關政策措施的推動。另外,為限制高耗能產品的發展,關稅政策也是一項重要措施,通過提出高耗能產品的出口稅率、降低其進口稅率,可以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減少國內企業的高耗能產品產量,對降低中國的能源消耗是很好的措施。

  化工企業節能意識仍有待提高

  政策落實是關鍵

  “十一五”期間化學工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了35.8%,年均降低8.5%,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雖然“十一五”期間化學工業污染物減排成果顯著。不過,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規劃》指出,在煉油、化肥、燒堿等行業仍存在一定比例的落后產能,資源消耗高,“三廢”處理措施不到位,技術裝備水平低,原料配套條件差,影響行業整體競爭力。.產業布局不盡合理,安全環保隱患突出我國石化化工產業存在區域布局分散,一體化、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偏低,產業內容雷同、特色不突出等問題。目前,部分非燃料型煉油企業不具備煉化一體化條件,石化資源利用不盡合理。

  “部分產能增長過快,落后產能仍占一定比重。近幾年我國傳統煤化工產品產能擴張較快,2010年,合成氨、甲醇和電石產能分別占全球產能的35%、50%和97%?!币晃徊辉敢饩呙臉I內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部分地區未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等制約因素,有盲目規劃、發展煤化工項目的趨勢。輪胎、純堿、燒堿和電石法聚氯乙烯等傳統化工產品過快增長,過剩態勢日趨嚴峻,節能減排的壓力也在加大。

  “根據我們與部分企業的交流了解到,化工企業節能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企業的領導重視不夠,有些企業負責人只重視擴大規模、跑市場,節能只處于次要甚至應付的地位。”王文堂對記者表示,企業能源管理人員不足,能源消耗數據統計、分析無法按照規范化要求去做;企業的節能激勵措施多數不到位,節能管理人員動力不足;節能信息缺乏,企業人員對新的節能技術、應用效果難以及時了解,行業節能信息發布狀況離企業要求還有很大距離;行業節能服務機構不足,包括技術專家隊伍、服務水平、節能服務公司,還不能滿足企業節能工作的要求。

  雖然近幾年各級政府已出臺了多項政策措施促進化工行業節能減排,但現在最重要的是落實。有些政策發布了,但沒有取得應有的效果,其實質是有關部門沒有抓緊落實,如企業直供電政策、電力需求側管理、能源價格的市場化、限制高能耗高排放產品的關稅政策、節能效果考核督查制度等,很多都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有關部門在出臺政策后,應注重其落實,以保證取得成效。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