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國際是一家世界排名前列的報紙及期刊等印刷包裝設備巨頭,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業績大幅下滑。2010年被上海電氣收購后,銷售業績有所增長。高斯國際首席執行長Meissner透露,2010年,高斯國際輪轉印包設備銷售總額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市場份額28%,2011年進一步攀升至30%。今年高斯國際將推出包裝印刷設備,并涉足研發數字印刷設備。
上海電氣旗下的印刷包裝機械集團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產品類別最全的印刷包裝機械企業集團。在完成對高斯國際的收購后,為了應對行業萎縮和公司虧損,上海電氣旋即展開了公司內部重組工作。在重組過程中,高斯國際在全球裁員約1000人,公司員工從3500人左右精簡至2500人左右,同時,上海電氣集團董事長徐建國擔任高斯國際的董事長,徐建國每季度會聽取董事會匯報。高斯國際的日常工作則由劉國平遙控指揮,此外,上海電氣還派遣了一位財務長兼高級副總裁常駐美國總部。
在工廠方面,美國工廠規模大幅縮減,法國公司由原先的2家并為1家,英國的1家工廠則從原先的制造型變為了工程技術服務類企業,中國700人的工廠則保持不變。現在,高斯國際正在推行“雙重制造模式”,即不同的工廠能生產同一產品。歐洲和美國的工廠生產同一產品可以有效應對歐元和美元的匯率變動。而選擇在中國生產,則可降低成本。此外,各個國家的銷售團隊也做了全面整合,組成了一個國際性的銷售子部門,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單打獨斗。
對于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Meissner預計,未來3-5年,整個行業周期將保持向上發展,平均增長率可達到12%~15%。“2009年始,受金融危機影響,全球印包機械行業包括輪轉印包設備市場出現大幅萎縮,高斯國際同樣受到沖擊,2009年公司新接訂單觸及谷底,而2010年后,新接訂單開始了兩位數的增長,2010年和2011年分別達到15%和30%。”Meissner說。他解釋,行業之所以陷入危機,主要是因為金融危機影響,銀根緊縮,購買減少。另外,在互聯網等電子媒體的沖擊下,西方傳統媒體開始萎縮,對設備需求也有下降。
Meissner表示,未來其產品結構將會發生變化,其中,包裝印刷設備將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除了進軍印刷包裝,數字印刷也是上海電氣收購高斯后瞄準的另一個新領域。劉國平認為,印刷機械行業要想減少網絡科技帶來的沖擊,選擇數字印刷勢在必行。從區域結構來看,Meissner認為,拉美、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業務將持續上升,未來5年新興市場的印刷量將增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