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天然氣價改試點的走向影響

時間:2012-02-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經過數年的爭論、等待,2011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決定在廣東省、廣西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試點開始后進一步的走向及影響如何?這里筆者提出如下看法

  經過數年的爭論、等待,2011年12月26日,國家發改委決定在廣東省、廣西自治區開展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試點,試點開始后進一步的走向及影響如何?這里筆者提出如下看法:

  首先,試點方案從不同能源間的競爭切入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天然氣價格的形成機制改革可以從兩個大的方面著手:促進天然氣產業鏈向競爭性結構演變和形成天然氣與其它替代能源的合理比價關系,國情使改革選擇了后者。

  2004年起,天然氣產業鏈才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為籌集管道建設資金,化解產業鏈風險,國家以壟斷結構在短期內較成功解決了干線管網的建設,天然氣產業鏈快速發展仍要持續10年以上,短期內改變壟斷結構是不太可能的。

  近年來,天然氣替代能源價格持續大幅攀升,天然氣價格又受到政府的嚴格管制,致使比價偏低,這是我國天然氣市場需求迅速爆發的主要動力。同時恰在這個時段上,特別是2003年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邁上新臺階,也成為形成巨大城市燃氣需求的重要動力。

  為應對需求的快速增長,我國2006年開始進口LNG,2009年底開始進口管道天然氣,進口比例迅速攀升,2011年進口資源占國內消費總量的比例會突破24%。相對國產氣價格偏高的進口氣需要建立順價機制,長遠看要使國外的氣能愿意進來,銷得出去,在國際范圍內,得到天然氣資源,保證我國長期用氣安全。

  正是這些深層原因,從不同能源間的競爭切入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成為現實選項,試點方案作價方法的思路將成為一種趨勢,標志著我國高氣價時代開始到來。

  其次,地方在試點方案的完善和推廣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天然氣在我國大規模開發利用是近年的事,表現為對其它能源的替代過程,被替代能源價格成為其價格的上限約束。從天然氣產業鏈下游利用的巨大投資看,天然氣價格需比被替代能源價格有明顯優勢,天然氣的市場需求才能真正形成。在國內、特別是西部地區,保持天然氣終端價格與其它可替代能源價格等的明顯價格優勢仍是長期戰略選項,這有利于地區協調發展,更為天然氣產業鏈快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地方將強化支線管網建設、運營的控制權,以提高議價能力。西部地區將強化對資源在產地低價利用的訴求,受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影響,這些地區將成為氣價過快上漲的主要阻力,導致較長時間才可能推廣試點方案或推廣時對這些地區在折價系數上作較大讓步,預計試點方案在西部地區短期內推進較難。而很可能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完善推進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但仍會重在制度建設,價格水平還要逐步漸進提高。同時,考慮到地區能源消費結構、未來天然氣定價權的爭奪,對替代能源的品種選擇、計價標準等也可能進一步完善。另外,資源稅率的提高等也要與試點方案推廣相協調,有利于部分化解試點方案在西部地區推進的難度。

  第三,政府試圖退出對天然氣出廠價格管制的路途仍將漫長。目前覆蓋全國的天然氣管道網絡已初步形成,供氣方式逐步由單氣源、單管道轉變為多氣源、多路徑、網絡化供應,供氣方式趨于復雜,價格監管的難度增大,政府簡化、轉變并逐步退出對天然氣出廠價格管制成為改革追求的目標,試點方案在這方面大大跨出了一步。盡管政府在作價方法、價格管理形式和具體價格水平確定上,試圖努力監管好管道,作天然氣管道的守護者,但就石油公司而言,其已完全實現了對天然氣的捆綁定價,固化了其對天然氣產業鏈的壟斷,埋下了長期隱患。政府努力想推出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條例》,在目前產業鏈發展階段和現有結構下,經過各方妥協,將使條例大大低于社會預期,對推動市場競爭性意義不大。在這種產業鏈的壟斷結構下,生產商將利用壟斷管道的勢力,謀求在定價上的利益,政府想放開天然氣出廠價格,由市場競爭形成,難度更大了,時間也更長了。

  最后,以三大石油公司為主對天然氣市場爭奪進入戰國時代,促使整個產業鏈的結構改革提上日程。西二線的逐步投產,使中石油在全國所有七大區域上,均成為主要供應商并控制著絕大部分干線管道。目前西二線來氣的作價方式和價格水平等,使中石油相對順利打入廣東、廣西等東南沿海地區市場,且可以利用管網優勢,綜合平衡、調度國產低價氣與進口氣在七大區域上進行配置,配合資源優勢,通過價格戰爭奪市場,排擠競爭對手。市場有可能出現競量為主轉向量價齊競,市場的短期特征上升。由于作價方式趨于穩定,有跡可循,有利于照付不議合同條款的約束硬化,長期合同對供求雙方的約束力將得到提高。石油公司利用資源和管道的優勢,將更主動進入產業鏈下游分銷環節等,通過資本市場等多種方式,攪動現有寡頭格局,展開新一輪爭奪,謀求對全產業鏈的控制,并以更復雜的股權結構實現對天然氣市場終端銷售的控制范圍和能力。這也將帶來政府將監管重心轉向保證產業鏈的競爭性。政府不能讓個別利益集團控制管道,原則而言,管道建設應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并通過政府規制,避免市場主體利用管道壟斷市場,政府在管道規劃、建設核準上應注意加強產業鏈的競爭性。從整個產業鏈出發,在產業鏈各環節引入新的準入規則。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