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正式發布《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兑巹潯饭卜钟猩饘俟I發展現狀、發展環境、指導思想及主要目標、主要任務、重大專項及保障措施等六個章節,是國家加快有色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部署,是推動“十二五”期間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有色金屬工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產品種類多、應用領域廣、產業關聯度高,在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國防科技工業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常用的有色金屬有銅、鋁、鉛、鋅、鎳、鎂、鈦、錫、銻、汞等10種。
“十一五”期間是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發展最快的時期
“十一五”期間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在技術裝備、品種質量、節能減排等方面均取得顯著成績,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為進一步轉變產業發展方式、實現由大到強轉變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初步統計,2010年10種有色金屬產量3121萬噸,表觀消費量約3430萬噸,“十一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13.7%和15.5%。其中,精煉銅、電解鋁、鉛、鋅、鎳、鎂等主要金屬產量分別為458萬噸、1577萬噸、426萬噸、516萬噸、17萬噸和65萬噸,年均分別增長12%、15.1%、12.2%、13.7%、12.5%和7.7%,分別占全球總產量的24%、40%、45%、40%、25%和83%。
2010年,有色金屬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銷售收入3.3萬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193億元,“十一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29.8%和28.1%。
工藝技術及裝備水平提高?!笆晃濉睍r期,國內自主開發的液態高鉛渣直接還原、底吹煉銅、海綿鈦大型還蒸爐等技術實現了產業化,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等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目前技術裝備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銅、鎳冶煉產能占95%,大型預焙槽電解鋁產能占90%以上,先進鉛熔煉及鋅冶煉產能分別占50%和80%。多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銅、鋁加工生產線投入生產。
產品結構有所改善。銅、鋁、鉛、鋅、鎳等10種產品的64個品牌已先后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注冊。通過引進技術及裝備并經過消化吸收與再創新,鋁板帶箔、大型工業鋁型材、精密銅管箔、鈦棒、鎂壓鑄件等產品實物質量接近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基本滿足了電子信息、航空航天及國防科技工業等重點領域對高精尖產品的需要。
節能減排取得初步成效。“十一五”期間累計淘汰了落后冶煉能力:銅50萬噸、電解鋁84萬噸和鉛40萬噸。2010年綜合能耗氧化鋁508千克標煤/噸、銅347千克標煤/噸、鉛376千克標煤/噸、鎂5噸標煤/噸和精錫1.5噸標煤/噸,比2005年分別下降41.6%、43.7%、15.1%、38%和60%,鋁錠綜合交流電耗為14013千瓦時/噸,比2005年下降620千瓦時。二氧化硫回收率由2005年的90%提高到2010年的95%。
循環經濟實現較快發展。2010年再生銅、再生鋁及再生鉛產量分別達到240萬噸、400萬噸和135萬噸,“十一五”期間年均分別增長11.1%、15.6%和37%。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進入了產業化應用階段,赤泥回收鐵、鋁電解槽廢內襯回收、鎂渣回收等綜合利用技術開發取得初步成果。
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中鋁公司重組云南銅業、焦作萬方、包頭鋁廠、蘭州鋁廠、連城鋁廠、撫順鋁廠等,成為全球第二大氧化鋁和第一大電解鋁生產企業;中冶集團重組葫蘆島有色集團,中信集團重組白銀有色金屬集團,中電投集團重組青銅峽鋁廠以及魯能晉北鋁業等,企業實力得到顯著增強。2010年,前10家企業的冶煉產量占全國的比例分別為銅76%、電解鋁67%、鉛45%、鋅50%、鎂55%。
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有色金屬冶煉產能已開始逐步向資源能源豐富的地區轉移,2010年西部地區電解鋁產量占全國比重達到51%,鋅占56%,鎂占50%,分別比2005年提高5個百分點、2個百分點和3個百分點。
存在的問題
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隨著生產要素的變化,部分產品產業布局亟待優化。電解鋁、鎂冶煉等產能嚴重過剩,2010年開工率分別只有70%、60%。航空航天用鋁厚板、集成電路用高純金屬仍主要依靠進口。企業數量多,實力弱。銅、鎳等資源對外依存度高。
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有色金屬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0.65%,低于國內平均水平。自主開發的新材料少,新合金開發方面基本是跟蹤仿制國外,關鍵有色金屬新材料開發滯后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
環境污染問題突出。長期的礦產資源開采、冶煉生產累積的重金屬污染問題近年來開始逐漸顯露,污染事件時有發生,尤其是近年來發生的重金屬環境污染事件以及血鉛污染事件,對生態環境和人民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節能減排任務繁重。2010年,有色金屬行業能耗占全國能源消耗的2.8%,但工業增加值只占全國的1.99%;國內電解鋁平均噸鋁直流電耗13084千瓦時,距國內先進水平12100~12500千瓦時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噸海綿鈦電耗比國外先進水平高約0.7~1萬千瓦時。廢金屬回收再利用率低。此外,到2010年底,國內尚有部分落后冶煉產能沒有淘汰。
主要思路和方向
據介紹,《規劃》編制的主要思路和方向:
一是體現“四個轉變”?!笆濉睍r期,有色金屬工業要由注重規模擴張型向生態產業發展模式轉變,要實現產業、生態、社會和諧發展;由注重主業生產經營向注重生產和服務協調發展轉變;由注重國內資源開發向注重國內外兩種資源開發轉變;由注重國內向注重國內和國際兩個空間發展轉變,加快產業轉移。
二是立足“三個支撐”。有色金屬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考慮國內資源、能源短缺,其發展要立足支撐國內下游市場發展需求;考慮我國資源分布不均、經濟水平發展不平衡的國情,要立足支撐區域經濟發展;同時,考慮無論是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產品、還是節能減排,都要立足技術進步的支撐。
三是堅持“一個主題”?!兑巹潯访鞔_了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十二五”期間有色金屬工業的主要發展方向,是貫穿全篇的主題。圍繞這個主題,《規劃》明確了規劃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及主要任務、重大專項。
《規劃》明確“十二五”有色金屬行業布局調整要統籌規劃,堅持上大與壓小相結合,淘汰落后與新上項目相結合的原則。
《規劃》提出了引導行業進一步優化布局的方向和任務。以滿足內需為主,嚴格控制資源、能源、環境容量不具備條件地區的有色金屬冶煉產能。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積極引導能源短缺地區電解鋁及鎂冶煉產能向能源資源豐富的西部地區有序轉移。逐步推進部分城市有色企業轉型或環保搬遷。在沿海地區,利用進口原料有序布局建設若干銅、鎳基地。選擇條件合適的區域,依托拆解園區,充分利用國內外廢雜銅、鋁資源建設若干規模化的再生金屬基地。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鼓勵在境外建設氧化鋁、電解鋁、銅、鉛、鋅、鎳等產業園區。
同時,按照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支持建設若干資源基礎雄厚、產業鏈完整、特色鮮明、資源高效利用、環境友好的有色金屬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支持建設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東(中)西產業轉移合作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