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需求側看,行業改革是保障快速增長的關鍵,中國政府計劃到2015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將提高到7-8%。
中金公司2月1日研報指出,從需求側看,行業改革是保障快速增長的關鍵。中國政府計劃到2015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例將提高到7-8%,2015年消費量將有望達到2,300億立方米以上,保持年均約18%復合增速。實現這樣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兩個關鍵問題的解決:一是能源定價機制改革和環保政策能否有效激發工業和發電用氣需求;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能否加快,從而滿足民用,商業和交通等領域長期得不到滿足的用氣需求。如果改革力度和進度低于預期,不能排除2015年消費量不足2,000億立方米的可能性,但東南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仍將加快提高天然氣在當地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全國消費增長仍有望實現年均12%左右的較快增長。需求側的投資機會之一將可能來自于LNG汽車需求的開發和引爆。
建議關注LNG生產和分銷商昆侖能源(135.HK,推薦)和廣匯股份(600256.CH),以及LNG儲運設備生產商中集安瑞科(3899.HK)和富瑞特裝(300228.CH)等。近期出臺的針對天然氣定價和省級管網投資運營的雙重改革試點,是推進行業改革可喜的步伐。在廣東率先推行的雙重試點,正是針對上述兩大關鍵問題提出的探索方案。本次定價機制改革,引入競爭性能源熱值比價,基本上確立了中國天然氣價格向可比環節油品銷售價格靠攏的趨勢,長期利好天然氣上游生產商和進口商。此外,省級管網改革,在打破壟斷的同時,引入管網集中運營,開放使用及多元投資等新機制,可能加快地方各級分支管網建設;在激發地方需求的同時,為城市燃氣公司和管道焊接生產企業帶來新一輪快速發展機會。
風險提示: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出現供過于求局面;天然氣價格改革和管網改革滯后或乏力;大油公司縮減針對天然氣產業鏈的資本支出規模;非常規資源由于技術,體制等原因發展緩慢;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