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則反映出了中國食品加工、包裝機械行業存在的問題。在經營效益上,今年上半年整個機械工業實現利潤率同比增長86.13%,其中,食品加工、包裝機械行業最低,只增長到26%。而全國食品和包裝機械生產企業有近6000家,但其中約有2000家不夠穩定,每年有近15%的企業轉產或倒閉,同時又有約同等數量的新企業進入這個行業。這些數據一方面說明了這個行業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以及大家對其前景的看好,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這個行業的競爭是何等激烈。
那么中國食品包裝機械行業到底處于什么樣的發展狀態,限制行業發展的瓶頸是什么,又如何能夠逾越瓶頸,取得長足的發展呢?
一.同行相爭,價格競爭激烈
我國食品包裝機械行業中的中小企業大多是靠價格取勝。這一行業本來總體出發點就低,一個地區有多家企業在生產,重復性又較大,利潤低。從而很多人為爭搶客戶而“自相殘殺”,競爭激烈。大家不顧一切地殺價,導致那些客戶在談判中擁有絕對選擇權和談判籌碼,可以選擇價格低且質量等又相對較好的機械產品。
而那些等到訂單的中小企業得到了客戶卻沒贏得利潤,進而沒有資金擴大規模、投資技術研發,面對國外客戶依舊沒有談判優勢,只能再次打價格戰,形成惡性競爭。
二.缺少技術創新
食品包裝機械行業中,很多中小企業不愿意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而自己又沒有資金進行高新技術研發。國外的技術都有專利,其價格很多我們承受不起,要自己研發技術又缺乏資金和技術人員,技術轉型困難重重。
此外,我國包裝機械品種約有1300多種,缺少高科技、高精度、高質量配套產品,產品性能低,穩定性和可靠性差,壽命短,表面處理粗糙,造型不美觀,我國包裝機械的技術水平從整體上看比先進國家落后20年左右。從科研產品開發上看,還基本停留在測試仿制階段,自行開發能力不強,科研投入少,經費僅占銷售額的1%,而發達國家高達8~10%。
據統計,我國包裝機械出口額還不足總產值的5%,進口額卻與總產值大體相當。這說明我國對包裝機械的需求缺口很大,國產包裝機械與國外產品相比,科技水平差距仍然較大,遠遠滿足不了國內需求。
所以,我國的食品包裝機械行業要想長足發展,就應該從實際出發,引進技術的同時,自主創新也必不可少;而且一定要向國外大型企業看齊,技術上朝全自動一體化發展,減少人力成本帶來的影響;這樣才能生產出適合國內市場需求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