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開始涉足風電、電動車等新能源產業,短短幾年,就躍升為中國風電裝備前10強,向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昆明等國內市場投放各類整車數量超過1600輛以上,占據全國電動汽車整車市場四分之一的份額,提供包括電傳動、充電機等關鍵部件2600臺(套)以上,市場占有率居全國首位——
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簡稱“南車株洲所”),依托自身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核心優勢,將核心技術向相關領域延伸,實施同心多元化戰略,如今在新能源產業領域風生水起,引人關注。
自2006年開始涉足風電、電動車等新能源產業,短短幾年,該公司就躍升為中國風電裝備前10強,向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昆明等國內市場投放各類整車數量超過1600輛以上,占據全國電動汽車整車市場四分之一的份額,提供包括電傳動、充電機等關鍵部件2600臺(套)以上,市場占有率居全國第一。其新能源產業產值對公司經濟貢獻率已達40%,成為我省新能源產業的一支勁旅。
南車電動:打造中國電動汽車的“Intel”
12月15日清晨8時,一輛印有“中國南車”字樣的混合動力公交車平穩地駛來,株洲市民王晨一個箭步跳上車,公交車滿載著乘客穩穩而去。
每次坐公交車,王晨都有種油然而生的驕傲:經過3年努力,株洲已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公交車電動化的城市。穿梭在株洲城區的627臺公交車全部有一顆電動或混合動力的“芯”。這顆“芯”,不僅動力強勁,而且環保清潔。
這些混合動力公交車,全部由中國南車株洲所旗下湖南南車時代電動汽車公司自主研制,車輛的技術性能處于全國領先水平。與傳統公交車相比,混合動力公交車可節油20%以上,還可減少60%尾氣排放。老百姓形象地比喻,公交換了“芯”,城市換了“肺”。
從株洲出發,南車株洲所將在軌道交通領域沉淀了50余年的電傳動及其控制技術,延伸應用到汽車領域,構筑起一個宏大的電動汽車產業之夢。經過近10年的發展,南車株洲所已成為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汽車電驅動及控制技術的領跑者。
“我們的產業夢就是成為中國電動汽車的‘Intel’”,南車時代電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申宇翔如是表示。
2001年,依據“同心多元化”發展戰略,南車株洲所借助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這一國家級研發平臺,首次進入電動汽車領域。
次年,南車株洲所依靠在軌道交通領域積累的深厚儲備,首次爭取到“十五”國家863計劃的3個項目,包括“燃料電池客車電機及其控制系統”“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和“燃料電池轎車DC/DC變換器”。
“電動汽車就是裝了4個輪子的火車”。從這個大膽的設想出發,1000多名研發人員耗費了一年多時間,進行了無數次試驗和修改后,3個項目終于順利通過驗收。憑借這次成功,南車株洲所進入了國家863電動汽車項目第2輪開發,并獲得280萬元資金支持。
在隨后8年多的時間里,南車株洲所相繼承擔了18個國家“863”課題,包括純電動大客車電機及其控制系統、電動汽車示范運行考核試驗研究、車用驅動電機系統產業化集成技術研究等,成為中國電動汽車核心技術領域的領跑者,并由“十五”期間的零部件項目承擔單位成為“十一五”期間的動力系統平臺項目承擔單位。
自2001年以來,南車株洲所在電動汽車領域累計投入近2億元進行科研開發,有力地推動了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的發展。近年來,南車株洲所每年的科技投入均不低于營業收入的10%。
2010年10月17日,由南車株洲所承擔的“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突破及產業化應用”項目順利通過科技鑒定,該所目前已經掌握的客車用純電動、串聯式混合動力、并聯式混合動力等3種動力系統技術及整車集成技術,特別在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的研發、儲能系統應用、動力系統匹配等方面形成了核心技術競爭力,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我們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我們的核心技術是原創的”,申宇翔說。據了解,目前南車株洲所已形成從零部件到系統,再到整車完整的產品系列,獲得46項與電動汽車相關的專利授權,包括14項發明專利,22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外觀設計專利。正在申請的專利還有27項。
在不斷攻克電動汽車核心技術的同時,南車株洲所也在加快推進電動汽車產業化進程。
“我們發展電動汽車不是搞研發,也不是做樣品。只有走向市場,走產業化之路,電動汽車才能夠真正得到發展。”這是南車株洲所上下的一致認識。
2004年8月,南車株洲所聯合株洲市公共交通總公司等單位,開始對電動汽車進行示范運營。2005年,電動汽車示范運行擴大到長株潭3市。
正是依托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程,2009年,株洲市提出“城市公交車電動化3年行動計劃”。經過3年建設,株洲市城區現有的627輛公交車全部被置換成混合動力公交車,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公交車電動化的城市。目前,這些公交車運行總里程逾4588萬公里,載客11554萬人次。每年可節油近220萬升,減少二氧化碳等各類有害物質排放14730噸,成為湖南兩型社會建設的標桿。
以株洲為原點,南車株洲所的電動汽車產業之路越走越寬闊。
在零部件市場方面,迄今,南車株洲所已為國內各大汽車廠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天津達沃斯論壇等大型國際活動提供關鍵系統部件2600多套,成為國內電動汽車系統和關鍵部件最大的供應商。在2010年11月深圳市主辦的第25屆世界電動汽車大會(EVS25)上,南車時代的電動城市客車、驅動電機、電氣系統等產品獲得了國內外客商的青睞。整車市場方面,截至目前,公司已累積向長株潭、昆明、天津等市場交付新能源整車1600多輛。占據全國新能源電動汽車20%的市場份額。經國家權威機構檢測,南車株洲所研制的多款混合動力城市客車在中國典型城市工況下節油率都在30%以上,實際線路節油率平均達20%左右。
2010年8月18日,中國南車加入了由國資委發起的16家央企組成的“電動車產業聯盟”。這標志著南車株洲所在電動汽車領域形成了核心技術優勢、品牌優勢、央企資源優勢等3大優勢,有了更多積極參與國家發展電動汽車產業規劃的機會,成為國家電動汽車產業布局的重要企業。
挾10年之功,已實現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精彩開局的南車株洲所,必將在國家電動汽車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為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寫下輝煌一筆。
南車風電:“捕風發電”勁頭足
近日,西南地區最大風電項目中國華能貴州烏江源風電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涵蓋6個風場,其中海柱風電場和祖安山風電場的66臺風機將全部采來自南車株洲所。
這是南車株洲所風電機組產品繼在我國華南、東北、華北和西北市場之后,首次突破大西南市場。
近年來,我國風電整機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作為我國唯一自主掌握變頻控制核心技術的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南車株洲所相繼研發出了常溫型風機、低溫型風機、高海拔型風機、內陸及沿海型風機,并根據客戶需求靈活配置了多種葉輪直徑葉片。在國內風電機組供應商中首家實現風電電氣系統、變流設備國產化,打破了核心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的尷尬局面,成為國內電氣系統能力最強的風電整機制造商。
作為中國軌道交通電傳動技術行業“火車頭”的南車株洲所,在“走好兩條鋼軌,走出兩條鋼軌”戰略指導下,通過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僅僅用5年時間,在風電設備制造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一舉躋身中國風電裝備行業前十強,特色機型——高原風機市場份額在國內排名第一。
為搶占新能源產業發展先機,中國南車株洲所于2006年成立風電事業部(以下簡稱“南車風電”),正式進入風力發電成套設備領域。
為探索一條有別于傳統風電設備發展的路子,南車風電成立伊始,就立下3條規矩:產品要適合中國國情;技術性能要成熟穩定;在行業特別是與外企的對話中,要有絕對話語權。用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南車株洲所執行董事總經理丁榮軍的話來說,就是要“做風電裝備的引領者,而不是跟隨者。”
遵循這一原則,南車風電并沒有為了簡捷、容易出樣機而選擇當時主流的750千瓦風機,而是從歐洲引進了先進的1.65兆瓦雙饋型風力發電整機制造技術。
正是這一正確的選擇,讓南車風電一躍成為當時少數擁有兆瓦級風機制造技術的國內企業,并奠定了日后與國內外同行同臺競技的資本。
“引進先進技術只是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通過消化吸收從而掌握知識,并培育屬于自己的創新能力才是真正的目的。”丁榮軍如此盤算。
依照“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的總體思路,南車風電依托南車株洲所對風機上游關鍵部件技術的掌控和積累,在短時間內掌握了風機系統的自主設計能力,通過對風電機組電氣系統的引進和優化升級,成功研制了1.65兆瓦風電機組整機控制系統和風電變流系統,成為國內唯一掌握整機控制系統和變流器系統的整機廠。
“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意味著我們可以進行二次開發和不斷優化,可以按用戶要求和風電場機組的實際運行狀況對風電機組進行及時的調整、維修。”南車風電事業部陳文劼表示,從技術上來講,南車風電已經晉級國內第一梯隊,特別是公司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氣及控制系統、變流技術已經徹底擺脫了國外技術的限制。
目前,南車風電在自主技術領域擁有“發電機-變流器-葉片-主控系統-整機”這樣一條接近完整的產業鏈。
憑借這一全產業鏈的自主技術優勢,南車風電在風電整機制造領域如魚得水,成為國內整機供應商中唯一可以自主研發、制造全套電氣控制系統產品的企業。其產品得到中國華能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華電集團等各大電力集團的廣泛認可、使用。目前,從遼寧省盤錦風電場的潮間帶及鹽堿地到內蒙古自治區庫倫風電場的零下30攝氏度低溫環境,再到仰天湖風電場的山地地區,南車風電風力發電機組陸續在中國環境氣候各異的風電場安裝運行。
核心技術的完全掌握,鼓舞了南車風電進一步搶奪市場的斗志,其生產能力建設上也表現出獨特的“高速度”。
目前,南車風電在株洲有兩個大型風電生產基地,具備提供優質、可靠風電整機及配套設備的堅實基礎。其中,株洲田心工業園基地于2007年12月投產,年產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組300臺(套);位于株洲粟雨工業園的基地投資2.1億元,于2010年8月投產,每年可生產風機500臺(套)。
2010年3月,南車株洲所天津風電產業園項目奠基開工,竣工后年產能達到500臺(套)2.5兆瓦風機,市場范圍覆蓋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陸上風場和沿海地區。
2010年10月,中國南車以南車風電為基礎,投資7.5億元在內蒙古通遼建設年產300臺風電機組總成、300套葉片制造項目和風電維修服務項目。
據悉,為了更好地貼近市場,服務風場建設,南車風電未來5年內還將在內蒙古、江蘇投建2個大型風電設備制造基地。
為適應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發電需求,南車風電已推出16種機型,可廣泛適用于我國不同地區的環境。陳文劼介紹,“個性化風機設計將是未來南車風電的主要方向之一,除了現有高海拔、低溫等機型,陸續還會推出適合平原、山地、低風速、潮濕、冰凍等不同特殊環境機型。”
據記者了解,南車風電還在進行“智能電網中的風力發電關鍵技術的研究”科研項目,目的是完善現有風電機組有功和無功功率調度和自動調節、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等內容。目前項目進展順利,完成后南車風電機組將完全滿足國內的風電并網標準的要求。
在中國風電產業新一輪發展中,完成技術積累和跨界首秀后的南車風電如同一列奔馳的動車組,加速駛向中國風電裝備制造業的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