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KAIST物理系教授組的趙勇勛與三星電子綜合技術院(鐘祈愿)共同開發了有3項基本顏色——紅色、綠色、藍色和很難制作的白色等各種色調的制作技術。該技術可以立刻在畫面上標明顏色,所以如果商用化的話,會比現有的顯示器顏色更鮮明。
趙教授研究組是用“鎵”制作了只有幾μm(微米,100萬分之1米)大小的六角形金字塔模樣的LED半導體。如果給這個半導體通上電的話,隨著電壓會出現各種顏色。六角球的斜面、棱角、高點光線的顏色都是有所不同的。開發了根據電壓的大小顯示多種顏色的技術。該研究組還制作出了比此半導體體積更小的300nm(納米,1納米等于10億分之一米)以下的半導體,也獲得了成功。該研究結果刊登在材料科學領域的世界級學術雜志《斯特在李洱蒂爾默斯》的1日刊封面論文上。
趙教授指出:“不使用熒光物質制作出多樣波長(顏色)的這一事實,對科學產業界意義重大”,“企業如果進一步追加研究的話,一定可以開發出更出色的產品。”韓國的科學技術人員準備用此次開發的LED材料,應對日本、德國搶占的新時代LED技術。日本和德國也在開發不使用熒光物質來表示各種色調的LED技術。但是無法培養3英寸以上的大小,價格也非常昂貴。雖然有與LED不同的AMOLED(機發光二極管),但主要使用在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上。
取納趙教授組的研究成果的韓國電子通信研究院新一代LED研究組長權五均說:“日本的妮基婭和德國的拉姆等企業壟斷了色調LED技術的相關專利,韓國企業受到接近限制”,“此次開發的技術可以用在電視和顯示器一樣的大畫面上,因為并沒有使用昂貴的材料所以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接著他還表示:“因為接近方式不同,所以也不會產生專利問題”,“如果做好后續研究的話,可以制作出比現在更薄更便宜的TV和顯示器原料”。三星LED的相關人士也表示:“此次研究只是研究開發的初期階段,5年后就可以實現實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