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來了,武漢又進入棉服銷售旺季。不過,記者走訪武漢一些商場發現,在棉價下跌的情況下,今年棉服價格較去年還是上漲了10%甚至更高,這是為何?
在武廣商圈一家商場,市民陳女士正在為兒子選購一件冬裝。陳女士告訴記者:“去年也出了這個款式,但去年賣599元,今年卻賣699元,漲了100元。”在另一家商場的家紡品柜臺,記者看中了一件四件套,標價728元。營業員告訴記者:“這是折后價,原價要1000多元。”記者看到,700多元的價位的確是“小眾價”,大部分四件套的價位都在千元以上。對此,營業員解釋:“棉花在漲價。”
記者從省經委了解到,從今年9月27日至11月29日的兩個月內,棉花價格已從每噸20002元下跌至每噸19052元,跌幅4%,并未上漲。對此,武漢一家服裝廠的老板告訴記者:“其實棉價只占一件冬裝的25%,今年冬裝漲價的更多是因為人工、房租、物流等中間環節成本增加。”
這位老板舉例說,就拿人工成本來說,今年一線工人的月工資由去年的2500元左右漲到了3000元,漲幅達20%;銷售人員的平均工資也由去年的1500元漲到了2000元到2500元之間。此外,還有房租以及物流成本所帶來的上漲壓力。“這些因素對冬裝價格的影響遠比棉價要大的多。”這位老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