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下面許多電廠資金鏈緊張到連職工工資都快發不起了。”11月14日,大唐一位高管說,“希望盡快有利好政策出來,否則年關難過。”
上述電企人士透露,最近國資委已經派出工作組就電力央企巨虧問題調研,發改委也已經表態會積極予以協調。有消息稱,為確保電力供應,將出臺上調電價方案,目前方案已上報國務院,這次調價的覆蓋地區將較之前范圍更大,初步安排是先調上網電價,然后逐步對非居民用電價格進行調整。
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專家分析,“電價上調何時出臺,上調多少還要由國務院依照形勢來定奪,現在CPI剛有穩定趨勢,如果下月能繼續穩定住,才可能有機會。”
中電聯對五大發電集團今年1-7月的經營情況統計顯示,五大集團合計虧損74.6億。
華電集團旗下一家電廠經理稱,由于資金鏈非常緊張,華電旗下多數電廠的平均煤炭庫存都無法達到7天的最低警戒線。
“煤價上漲和財務費用增加是造成火電生產企業利潤持續下滑的兩大主要原因。”中電聯統計部主任薛靜說,“五大電企付給銀行的利息已經遠遠超過了利潤總額。”中電聯統計,1-7月份,五大發電集團合計財務費用528億元,同比增長32.5%,財務費用的增速遠遠超過發電量及主營業務收入增速。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看來,“現在煤電已經市場化了,但電力市場呢,電網公司擋在中間,火電企業都要將電賣給電網公司,供需無法對接,必須要建立起電力市場交易機制。”韓曉平說,“我們現在連輸配成本都還沒有搞清楚,應該加快進度。”
上網電價上調預期漸強煤價將再次跟漲
從電力企業三季報可以看出,前三季度電力板塊利潤額同比下滑逾26%。其中,占據較大比例的火電行業1~9月實現利潤總額104億元,同比下降50%,7~9月利潤額同比下降幅度更是達到58%。同時,《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據中電聯初步測算,環保標準的提高將每年增加火電廠900億~1100億元的運行費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業界獲悉,在脫硝電價尚未出臺的情況下,電力企業很難在已經嚴重虧損的情況下承擔如此大的運行成本。如不及時上調電價,已經虧損嚴重的電力企業將更加缺乏發電積極性。
就在行業陷入低谷,直面可能出現的如2008年那樣的行業性虧損危機之時,電價上調的預期卻突然強烈了起來。近期,電監會與中電聯相繼預警今冬明春用電趨緊風險,并預計南方四省及華中地區電力缺口將擴大,部分省市將再次面臨拉閘限電的考驗。有媒體甚至報道稱,有關部門近期已將電價調價方案上報,電價調價方案近期獲批的可能性較大。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部分地區出現嚴重的電力短缺,火電企業虧損嚴重,現在上調電價還是比較現實的。電價遲早都是要上調的,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而面對社會用電需求的增長,電力企業卻高興不起來,因為高企的煤炭價格不斷吞噬著電企的利潤空間。
宛學智認為,在電力市場機制不夠完善的條件下,上調電價反而成為煤價上漲的助推力量,從而抵消電價上漲帶來的好處。
據報道,由于煤價上漲,電價未及時得到疏導,很多發電企業為了降本增效保利潤,安全生產項目資金的重要性被放在電煤成本之后,隱藏了多種安全隱患。此外,火電企業為了完成國家節能減排目標,投入了巨額資金實施脫硫脫硝以及增容改造,但煤價上漲造成了火電企業嚴重虧損,火電廠技改帶來的效益也被煤價上漲所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