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印發《“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國發〔2011〕26號,以下簡稱《方案》),提出了50條政策措施,并確定了“十二五”各地區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
而“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全國降低能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16%和17%,此項標準也作為約束性指標被寫入規劃。
作為基礎動能行業的電機行業,其承擔的節能減排方面的任務是相當重大的,隨著國家相關補貼政策的出臺,高效電機市場也逐漸被業界看好,但僅僅靠高效電機的發展和應用就能達到我們所預期的節能減排效果?
我們需要的是顯著的減少整條電機生產鏈上各流程產生的所有排放。
耗能嚴重
金屬原材料是電機生產的最基本構成元素,其需求量的大幅攀升勢必帶來巨大的能耗,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4%,在主要高耗能產品中,鋼鐵、有色金屬產量穩定增長,這些產業的用電量大幅攀升。
我國鋼鐵和有色金屬業能耗主要集中在礦山、冶煉和加工三大領域,目前平均每噸金屬綜合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差距仍存在。從不同產品看,國內電解鋁平均電耗比國際水平高2%;銅閃速爐冶煉平均能耗比國際水平高20%;窯閉鼓風爐鋅冶煉平均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33.4%;鉛冶煉平均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84.2%。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06年,國內電解鋁直流電耗每噸13506千瓦時,氧化鋁綜合能耗為每噸0.894噸標煤,銅閃速爐冶煉平均能耗為0.606噸標煤,粗銅平均電耗為每噸823千瓦時。
除了產品原材料環節的高耗能,國產電機在技術升級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導致電機在運行過程中耗能嚴重:
1.電機系統節能控制技術落后,系統運行效率低。
系統匹配不合理,“大馬拉小車”現象嚴重,設備長期低負荷運行;電機系統控制把滿足工藝需求作為惟一目標,系統調節方式落后,大部分風機、泵類采用機械節流方式調節,系統運行效率低。
我國電機系統能效檢測技術、系統節能減排整體解決方案以及節能控制技術、與負載匹配的專用電機和專用控制裝置的匹配集成技術、節能效果和性價比達到最佳匹配的系統節能技術等方面,基本還處于空白。
2.電機控制專職水平相對落后。
電機傳動調速機系統控制技術與國外相比差距較大,電機控制裝置主要為滿足工藝要求進行控制,缺少專用的電機系統節能控制裝置,且采用變流調劑裝置的電極系統仍為少數,不到總量的10%。
3.與系統匹配的專用電機的研發、生產剛剛起步。
目前國內電機的專用化率進展緩慢。究其原因,我國電機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對產品品種的發展不夠重視,快速響應市場的開發能力較弱,以致在許多場合以普通電機來代替專用電機來運行。
受初級材料的高耗能、技術方面的不足等因素影響,使得電機從制造到運行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占全國用電總量60%和工業用電量80%的電機,成為目前我國耗電最高的產品。
幾乎遍布所有行業的電機,卻在耗能方面如此驚人,高耗能高排放不僅在成本方面制約我國電機的發展,同時隨著各國碳關稅法案的相繼出臺,電機行業如果在產品低碳方面還是進展緩慢的話,電機出口必將受到影響。
新貿易壁壘
電機作為我國重點出口商品,其很大程度上帶動著我國出口貿易的發展,而隨著貿易全球化的發展,以頒布技術法規、推行技術標準、實施認證制度等技術性措施為主要內容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作用日益突出,層出不窮的國際技術壁壘已成為阻礙我國電機出口貿易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
當前,我國電機出口面臨著如歐盟、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澳洲、巴西、日本、韓國、波蘭、印度、馬來西亞等國的電動機能效指標。
以歐盟EUP電動機生態設計法規為例。2009年4月3日,歐盟發布了第G/TBT/N/EEC/265號通報,對電動機的最低能效要求進行了嚴格規定。通報要求從2011年6月16日起,所有電動機的能效不得低于IE2能效水平;從2015年1月1日起,額定輸出功率在7.5~375kW之間的電動機的能效不得低于IE3能效水平,或達到IE2能效水平,同時配備變速傳動裝置;從2017年1月1日起,額定輸出功率在0.75~375kW之間的所有電動機的能效不得低于IE3能效水平,或達到IE2能效水平,同時配備變速傳動裝置。可以說,2011年6月16日以后,我國所有標準型和低效的電動機將退出歐盟市場。
同時各種各樣限制有害物質排放的環境保護法規和標準不斷出臺,這些法規和標準同樣可以形成貿易壁壘。當前,電機出口面臨的對有害物質進行限制的法規有針對單相電動機、水泵的RoHS指令、針對電機產品的《廢棄電氣電子設備指令》(WEEE指令)及美國環境保護署(EPA)排放法規等。
新的技術指標壁壘的出現,使得我國電機行業面臨更多的問題。
首先,技術壁壘往往要求考慮電機產品對能源、環境、自然資源的影響程度,這將增加企業的一系列成本,這其中就包括產品開發設計成本,以及各耗能環節測試認證成本。
其次,由于我國電機出口依靠價格取勝的比例較高,出口電機的總體價格偏低,成本上升將進一步降低原本就比較微薄的利潤,如果企業出口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必然會退出發達國家的市場。
再次,電機行業中設計能力差、技術落后、規模較小的企業,因達不到發達國家的技術標準,而無法進入發達國家的市場,從而將大幅降低我國電機產品在發達國家的市場份額。
最后技術壁壘的實施將提高對我國電機產品的環境要求和生產成本,使得原來成本高、利潤低、能耗高的電機產業進一步從發達國家向第三世界轉移,也將進一步降低我國電機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在日益嚴峻的形勢下,電氣行業整體利潤下滑。不得不說,電機行業日子將越來越難過,綠色節能的運營模式或許能給電機產業帶來一些幫助。
電機要低碳
國際市場上,產品碳標識已經被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接受碳足跡評估,并使用碳足跡標識,將其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在歐洲許多國家,沒有碳標識的產品是不允許進入當地市場的。
在我國,低碳經濟成為推動中國經濟良性發展的方向,雖然碳足跡標識在中國還沒有普及,但已經開始有企業接受碳足跡評估。如青島啤酒[34.771.91%股吧研報]與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簽訂了啤酒行業的第一份低碳研究協議,并將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數量進行評估和分析,最終推出附有碳標識的青島啤酒。
應該說,實施碳足跡分析是今后的一個發展趨勢,電機企業可以通過對產品實施碳足跡分析,優化生產流程、降低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在企業的日常生產和管理中,引入高效節能改造服務,高效節能能改造技術將帶來三重價值:通過提高效率,減少排放;節約能源資源;以及顯著減少運營成本。電機企業何樂而不為?
電機系統節能工作是《節能中長期規劃》和“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十二五”期間也將加大電機系統節能改造力度,依靠科技進步,通過企業和節能服務公司的通力合作,雙方共享節能收益。
專家表示:“隨著節能技術的不斷深入研究,電機系統節能不僅僅停留于研究和開發單一的高效產品和裝置,而是向著電機系統的優化匹配、節能和綠色設計等方面發展,使電機系統的壽命周期都達到綠色、節能的效果,最大限度提高系統能源利用率,真正成為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