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十二五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規劃》或10月前后出臺

時間:2011-09-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近日,記者獨家獲得一份《“十二五”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意見稿”),在這份長達近萬字的文件中,在未來5年中對我國光伏行業的生產、成本、環保、規模均做了詳細的規定。

  近日,記者獨家獲得一份《“十二五”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意見稿”),在這份長達近萬字的文件中,在未來5年中對我國光伏行業的生產、成本、環保、規模均做了詳細的規定。一位參與該規劃制定的專家表示:“按照該《規劃》意見稿,一些小企業將被淘汰出局。”

  多位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若不出意外,該《規劃》意見稿將于2011年10月前后出臺,光伏巨頭們的勢力范圍也將出現新格局。

  解密《規劃》意見稿

  “我們這兩天一直在北京開《規劃》意見稿的討論會,會議將在9月2日結束。”8月31日,一位參與工信部討論會的一家大型光伏企業負責人對記者透露,目前國內光伏龍頭企業如江西賽維、保利協鑫、無錫尚德、常州天合等企業均參加了此次會議。“目前《規劃》意見稿內容已基本敲定了,在這周討論會結束后就上報國務院,將在國慶前后執行。”

  據上述負責人表示,工信部制定《規劃》意見稿的時間是8月份,此前已經歷過一些調研,文件中對一些技術細節都做了詳細的規定。“這個比較罕見,因為其中一些技術術語我們也不完全了解,可以看出工信部這次調研做的很細致。”

  記者獲得的《規劃》意見稿顯示,到2015年,我國國內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規模要達到10GW,而去年我國裝機容量尚不足500MW,這也意味著在今后的幾年中,我國每年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2GW。

  此前,我國的光伏產業一直依賴于出口,中國國內光伏市場的份額尚不足企業的10%。但《規劃》意見稿或改變這一格局。一位參與討論的人士表示:“年增2GW的裝機容量相當于西班牙一年的安裝量,對國內光伏市場的開啟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此外,在《規劃》意見稿中顯示,我國政府將集中支持骨干光伏企業,提供資金、貸款等方面扶持,將在2015年形成1~2家5萬噸級多晶硅企業,2~4家萬噸級多晶硅企業;1~2家5GW級太陽能電池企業,8~10家GW級太陽能電池企業;3~4家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光伏專用設備企業;培育1~2家年銷售收入過千億元的光伏企業,3~5家年銷售收入過500億元的光伏企業。

  “這個基本上是按照現有的企業實力來劃分的。5萬噸級的多晶硅企業主要指保利協鑫,在今年年底保利協鑫的產能就將達到6.2萬噸。此外江西賽維也在拼命擴張,可能達到5萬噸產能;而5GW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商則指的是無錫尚德,這些目標實現起來難度并不大,不過,一些新崛起的廠商也將借此機會將向龍頭企業發起沖擊。”上述與會的企業負責人表示。

  在能耗方面,《規劃》意見稿也有嚴格的規定——到2015年,多晶硅生產實現產業規模、產品質量和環保水平的同步提高,平均綜合電耗低于120kWh/公斤,副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9%以上,在能耗方面不合格的企業將被關停、淘汰。

  此外規劃還對光伏發電成本目標作出了預期,計劃到2015年,光伏系統成本下降到1.5萬元/kW,發電成本下降到0.8元/kWh,配電側達到“平價上網”;到2020年,系統成本下降到1萬元/kW,發電成本達到0.6元/kWh,在發電側實現“平價上網”,在主要電力市場實現有效競爭。

 

  江蘇一家光伏電池生產商向記者表示,該規劃在成本方面的預期過于謹慎,按照目前多晶硅價格的走低,發電成本到2015年將有可能降低到0.7元以下。“比如像無錫尚德這樣的大廠成本下降速度是非常驚人的,規劃中的這個價格主要還是照顧了一些中型廠商,工信部在成本方面有所妥協。”

  薄膜生機

  記者特別注意到,在《規劃》意見稿中,一度處于尷尬地位的薄膜電池得到了空前重視。

  該文件中指出,將在“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非晶與微晶相結合的疊層和多結薄膜電池。為了降低薄膜電池的光致衰減,鼓勵企業研發5.5代以上大面積高效率硅薄膜電池,開發柔性硅基薄膜太陽電池卷對卷連續生產工藝等。

  一位參與該標準討論的企業人士表示,上述內容主要為了推動薄膜電池產業化進程,屬于雪中送炭之舉。“目前薄膜電池在我國的市場份額不足10%,很多企業嚴重缺乏資金,無以為繼,如國家不出面扶持,很可能全面覆滅。”

  在光伏歷史上,國內光伏電池分為兩大陣營:晶硅電池和薄膜電池。而后,晶硅電池占據了主要市場,薄膜電池生存堪憂。兩者差距主要在成本和轉換率方面,晶硅電池轉化率可達14%~16%,但成本比薄膜要貴30%以上;而薄膜電池雖然低價,但轉換率只有6%~8%,比晶硅電池要低得多。隨著光伏行業上游多晶硅價格的連續下跌,薄膜電池的空間進一步被壓榨。

  中環工程總裁顧華敏認為,此前在2008年、2009年資本市場曾一度追捧薄膜概念,但如今都已逐漸冷淡,首先是因為這些年薄膜電池在技術上沒有明顯進步,轉化率始終維持在6%~8%之間,與晶硅電池相差太多;此外,薄膜電池多年來市場無法開啟,導致一直未能實現大規模生產。

  無錫尚德一位人士向記者表示,薄膜電池在中國陷入困境是因為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多晶硅售價從400美元/公斤下降到如今的50美元/公斤,直接導致晶硅電池成本大幅度下降,縮小了與薄膜之間的差價,而薄膜電池從2008年至今在技術和成本上都沒有進步,因此,在與晶硅電池的競爭中日趨衰落。

  2010年8月,無錫尚德宣布停止了在上海的薄膜太陽能電池板生產計劃,轉型晶硅電池,引發了薄膜電池界一片風聲鶴唳。

  但轉機或許開始出現。

  按照《規劃》意見稿的要求,到2015年,單晶硅電池的產業化轉換效率達到21%,多晶硅電池達到19%,而非晶硅薄膜電池要達到12%。

  “只要有無錫尚德、英利這樣有實力的大企業進入,達到這個目標并非難事。”一位國有發電集團人士表示,薄膜電池并非沒有發展前景,它的低成本和抵抗惡劣環境等優勢非常具有競爭力,這也是全球最大薄膜電池生產商——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的成功所在。據悉,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的產品平均轉化率已達11.7%,而其測試電池轉換率已達到17.3%

  上述人士向記者抱怨,現在的現狀是電站運營時,向所謂國內薄膜生產大廠要貨,發現它們僅有少量的產品,不但沒有庫存,連設備也不全。

  “如在‘十二五’中,國家能在研發、融資等方面給予薄膜電池生產商合理補貼,我國的薄膜電池市場離打開之日已不遠。”浙江正泰太陽能公司一位高管不無興奮的預言。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