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自動化產業作為中國的重要經濟支柱,在“十二五”規劃中列入重點項目。給予許多政策上的扶持。就此看來,中國的工業自動化迎來了“春天”。然而,究竟能不能很順利的走向好的趨勢,現在還是未知數。
“調結構,促轉型”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題之一。在調整結構過程中,實現轉型的企業將能獲取更多的市場機會和優惠政策;與之相反,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企業將面臨淘汰的境地。
“十二五”規劃明確規定,將改造提升制造業、加快培育戰略新興產業,作為當前的重要任務,即實現由主要依靠規模增長的傳統工業化道路,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
然而,自動化需求巨大的同時,也反映出國內機械制造的不足。以數控機床為例,中國目前金切機床數控產值比率僅為48.6%,遠低于德國的90%,甚至比印度還小。并且,中國擁有的數控機床構成不甚合理,多以低端為主,中高檔機床甚少,多數為進口;日本在中國的數控機床企業很多,且大力生產,中國的機床幾乎被壟斷。國產高檔數控機床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等行業的市場占有率不足5%。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國內缺乏開發生產高端數控機床的核心技術。
如果想要突破技術瓶頸,那就需要更多的人才、資金去學習,去提高,這樣,中國的機械制造業才能強大,工業自動化的水平才能提升,進而,中國的航空航天、船舶、汽車以及軍事武器,例如中國航母、彈道導彈核潛艇等才能更加的強大。
我們期待工業自動化的“春天”盡快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