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中國淘汰白熾燈路線圖”征求意見稿,提出從今年起逐步實施步驟,2016年前,徹底淘汰普通白熾燈。
對此,有照明企業人士告訴南都記者,目前LED節能燈主要用于商業照明和市政建筑,民用市場還處于推廣階段。如果五年內真能淘汰白熾燈,作為最好的替代品,LED燈市場將會翻好幾倍。
不過,發改委此次公布的路線圖,并未提及日光燈。深圳大學電子技術研究所教授、深圳光學學會秘書長彭文達表示,白熾燈和日光燈都耗電,尤其日光燈對環境傷害較大。長遠來看,日光燈也應被逐漸淘汰。
節能燈替換白熾燈可巨幅節電
發改委表示,中國是白熾燈的生產和消費大國,2010年白熾燈產量和國內銷量分別為38.5億只和10.7億只。據測算,中國照明用電約占全社會用電量的12%左右。如果把在用的白熾燈全部替換為節能燈,年可節電480億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800萬噸,節能減排潛力巨大。逐步淘汰白熾燈,不僅有利于加快推動中國照明電器行業技術進步,促進照明電器行業結構升級優化,也有利于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為此,發改委編制“中國淘汰白熾燈路線圖”,并向社會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8月22日。
或對產業沖擊太大
2016年就淘汰白熾燈,是否可行?對此,發改委表示,中國自1996年實施綠色照明工程以來,照明行業迅速發展,全社會節能減排意識顯著提高,淘汰白熾燈具備行業基礎和社會氛圍。
據發改委介紹,2010年,中國白熾燈總產量38.5億只,年產量1億只以上大型企業約10家,占全行業總產量的70%以上。近年來,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這些大型白熾燈生產企業先后開始轉產節能燈等高效照明產品,為行業平穩過渡奠定了基礎。
而節能燈方面,發改委介紹,2010年,中國節能燈總產量約42.6億只,約占全球總產量的80%;其中,年產量5000萬只以上規模企業約20家,占全行業總產量的82.2%.經過多年努力,中國節能燈產品質量水平日益提高,一些企業產品質量和工藝水平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此外,半導體照明等新興高效照明技術發展迅速,在射燈、筒燈、隧道燈等領域逐步得到應用。高效照明產品及技術的日益成熟為逐步淘汰白熾燈提供了保障。
然而,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認為,中國在2016年之前淘汰白熾燈是有難度的。他分析,我國前期準備并不充足,比如技術路線的轉變、企業的關閉、轉產、工人的安置等一系列復雜的問題等,都沒有解決。
“現在政府想通過強制的行政力量在4、5年內淘汰白熾燈泡,難度是很大的。這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的事情,政府強力來做,或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但是需要付出的成本也將是很高的,對產業的沖擊很大。”林伯強說,西方發達國家淘汰白熾燈,并非通過行政手段,而是通過不斷地提高行業標準,運用市場的力量來逐步淘汰白熾燈生產企業。雖然時間長一點,但是效果很好,這值得我國借鑒。
LED產業迎利好
淘汰白熾燈,無疑將利好LED節能燈產業。雷曼光電照明器件銷售部總監徐剛告訴南都記者,目前LED節能燈主要用于商業照明和市政建筑,民用市場還處于推廣階段,而白熾燈等傳統光源則是民用照明的主要產品。徐剛表示,如果五年內真能淘汰白熾燈,LED產業將會翻好幾倍。因為LED燈是白熾燈最好的替代品,它比白熾燈、日光燈都要省電,照明效果也更好。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王殿甫表示,隨著LED發光效率提高,整體價格降低,LED照明市場將迅猛增長。目前,LED照明占據了全球照明市場的10%,到2015年,所占比例有望增加到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