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家電網劍指三網融合 四網融合將是誰的天下

時間:2011-08-09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在“智能電網國際論壇”上公開表示,將通過實施電力光纖等智能電網工程

  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在“智能電網國際論壇”上公開表示,將通過實施電力光纖等智能電網工程,使電網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等有機融合。此舉不僅變“三網融合”為“四網融合”,而且注定了國家電網將在“三網融合”的進程中成為支撐力量。

  劍指三網融合

  “電網投入網絡建設是大手筆,一單就是上百億。”“三網融合”專家吳純勇說起國家電網投入網絡建設的規模來大為咋舌。他告訴新金融記者,國家電網遠比電信網來得生猛,3G網絡幾年了仍有許多地方沒能顧及,但國家電網則在提出建設智能電網不久后,就在網絡領域布下天羅地網。智能電網建設的大戲已經開幕,光纖入戶已開啟試點,物聯網建設已大規模介入,與中國電信的戰略合作協議也已落地。

  早在3月2日國家電網即宣布,2011年智能電網將進入全面建設階段,并在示范工程、新能源接納、居民智能用電等方面大力推進。吳純勇指出,智能電網是一個涵蓋廣泛的工程,其中的信息網絡傳輸能力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智能電網全面建成,它將對現有信息網絡具有完全的可替代性,而且能力甚至更為強大。

  國家電網在物聯網領域的切入可謂全面,從輸電環節到最終到戶的智能電表以及接入設備,甚至到達用電終端。國網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建明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電網早在2010年之前已經與國內多家大型家電企業進行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研發適合物聯網時代的家電。

  家電行業觀察家梁振鵬告訴新金融記者,國內家電巨頭多有建立面向物聯網技術的研發中心,且多與國家電網有合作。格力電器(重慶)有限公司信息網絡科科長別學東告訴記者,格力智能家電與國家電網也有一些合作。

  光纖入戶被吳純勇認為是對電信網與廣電網最具威懾力的舉措。“一條功能更為全面的網絡進入了每個家庭,光纖能承載電力傳輸和其他信息傳輸能力,而且比現有的電信網絡和廣電網絡更為強大。”光纖入戶不僅能讓用戶及時掌握家電用電明細和電費,其背后更強大的功能是:電視機遙控從此能玩游戲能接撥電話,擁有緊急求助、家政服務、遠程醫療咨詢等便民社區服務。

  這正是電力光纖入戶的戰略意圖。目前,國家電網已經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條光纖負荷低壓電纜,在北京、上海建成了我國第一批電力光纜到戶智能小區示范工程。除北京、上海外,去年在重慶、廊坊等城市的智能小區建設工作也已基本竣工。依照規劃,2011年國家電網將推廣建設6.2萬戶電力光纖到戶。同時國家電網已經確定了具體的光纖入戶行動方案和技術標準,選定了相關供應商;選定試點,明確了年度規劃。

  電力網絡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生猛插手“三網融合”,緣于其強大的背后實力。覆蓋廣闊的網絡,雄厚的資金實力與強勢的推進手段,以及強大的研發能力都是國家電網的致命武器。“廣電網一旦進入信息網絡領域,將對電信網、廣電網形成緊迫的壓力。”吳純勇斷言。電力網絡的布點遠比電信網、廣電網廣泛,它延伸到了每一個家庭,以及室內的每一個角落。

  但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是,電力網絡的覆蓋想要發揮其信息傳輸作用,需要進行投入巨大的電網改造。然而吳純勇認為,電力系統具有雄厚財力,而且研發實力強大,能夠很快實現電網工程的全面改造。

  國家電網已經全面投入了智能電網建設,而且全面啟動了智能電網的推廣工作,并為此專門簽約公關公司負責智能電網的公關推廣工作。在接受采訪時,劉建明告訴記者,關于智能電網總體建設方面的情況,需要國家電網方面回答,這已經上升到了國家電網戰略布局層面。據吳純勇介紹,國家電網目前在智能電網建設上預計已投入過千億,而且還在持續投入。

  四網融合:誰的天下?

  國家電網已經強勢入場,而電信系與光電系還在為“三網融合”的主導權而纏斗不休。電信網這些年發展迅猛,尤其在移動網絡領域風頭一時無兩,然而3G還遠遠未能全面實現。而在有線網絡領域,電信系的網絡并非無可取代。而廣電系則更是因為內部網絡不統一而焦頭爛額,遑論有效參與“三網融合”。

  廣電總局最近又傳出消息說,近日要成立國家級網絡公司,廣電總局科技司科技與標準管理處處長盛志凡告訴記者,廣電總局不便就此進行官方表態。國家級網絡公司已經幾次說要成立了,但一直未能付諸實現。

  “廣電系網絡分散,想要捏成一塊兒很困難。”吳純勇說。要成立公司容易,但是個空殼并無任何意義。廣電網絡是由各地的電視臺控制的,要想迅速整合到一起,除非中央級出面,協調國資委等部門成立一個中央級的國家網絡運營企業,“這不是廣電總局能決定的。”吳純勇認為。

  在接受采訪時,歌華有線副總經理羅小布曾明確表示,對于全國廣電網絡整合為一家的思路并不認同。據了解,持同樣觀點的地方廣電不止歌華一家。廣電系自身的整合尚且難以推進,更無暇顧及“三網融合”。雖然在控播權方面暫時遏制了電信系對電視終端的侵入,但廣電網絡自身的分散問題得到解決仍然是個先決問題。

  即使存在諸多不足,在當前的網絡競爭格局中,電信系和廣電系仍然具備著比電力系更廣泛的優勢。電信系具備多年深厚積淀的網絡運營經驗與市場基礎;廣電系無論如何都在內容方面具備絕對優勢的;國家電網雖然來勢洶洶,但其面臨的挑戰也并不少。

  電信系既有有線網絡資源又有無線網絡資源,而且無線網絡對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廣電系方面,有線網絡雖然條塊分割,但仍然多年存在,在無線方面,廣電系擁有尚未充分開發的衛星與地面網絡能力;而電網則僅有有線網絡資源。吳純勇斷定:長遠來看,國家電網只能與電信系和廣電系在有線網絡領域競爭。

  另外一方面,國家電網切入信息傳輸領域畢竟只是剛剛開始,其不具備像電信系、廣電系那樣的運營經驗和市場運營能力。電力系統,除了近來在物聯網領域開啟與白色家電的合作外,幾乎無終端合作先例,而其在內容運營方面顯然是一個盲區。

  雖然國家電網已經明確宣告,希望未來能支撐起電網、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的融合共享。但“四網融合”是否能夠實現?何時實現?能在其中能扮演怎樣的角色?對于國家電網來說并非成竹在胸。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