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后世博時代 綠色技術產業化中國加速

時間:2011-07-20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各種建筑節能方案和節能產品的試驗場。這些節能方案和產品曾經在上海世博會上得到歷時半年的展示,之后它們憑借資本的力量,開始潛入中國各地。

  中國正在成為全球各種建筑節能方案和節能產品的試驗場。這些節能方案和產品曾經在上海世博會上得到歷時半年的展示,之后它們憑借資本的力量,開始潛入中國各地。

  上周在上海舉行的“2011中日美可持續建成環境大會”上,節能領域的各方勢力除了展示其理念與方案、尋找機會外,也展現了其在世博之后拓展中國市場的成果與努力。

  資本、技術與中國企業的結合

  凱拓國際律師事務所(Kilpatrick Townsend)是一家在全球有18個分支機構的美國律所,10多年前就涉足中國。凱拓的合伙人肯尼斯·張對《第一財經日報》介紹,凱拓本來就在美國參與很多節能方面的業務,與新能源領域的技術擁有者和風險投資機構合作頗多,主要提供業務咨詢。今年以來,凱拓開始加速幫美國企業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上個月,凱拓促成了美國企業與總部位于北京大興區的霍氏文化產業集團設立合資公司,生產量子燈。

  凱拓的律師尹潞表示,其實中國民間也有大量資金——比如北方“煤老板”手頭的錢——在尋找理想的投資渠道,而中國的民營企業則貼近市場,但又缺乏資金,有些企業在技術上也相對落后。因此凱拓在中國所做的業務,就包括將中國的民間資金或美國的風投機構、美國的技術與中國本土的生產企業進行對接,以投資公司或技術授權的形式進行合作,這樣的合作主要出現在太陽能、風能、節能產品領域。

  尹潞表示,美國硅谷節能領域的一些創業公司,其節能技術成熟后,需要進入生產和市場開發的階段,而中國憑借其制造業優勢,正是實現產品化的最佳地點。

  肯尼斯·張認為,中國工業正在從純粹的制造向創新與研發轉變,且中國政府正大力鼓勵發展清潔技術,因此美、日等清潔技術領先的國家對中國的技術轉移將呈加速之勢,而中國的節能產品市場將非常廣闊。在這一發展過程中,其他國家的公共部門、私營部門和服務機構都將有很好的機會。

  建筑節能:期待戰略性動作

  凱拓這樣的服務機構所引入的資金與技術,正是中國多數節能產品生產企業所缺少的。而在建筑節能領域,情況稍有不同——缺的不是技術,而是資金。

  道和環境與發展研究所新經濟中國項目主任葛勇在此次論壇上表示,目前國內已經接受了“建筑是有全生命周期的”這樣一個理念,而這個全生命周期是有其成本的,能源消耗就是成本之一。

  相關數據顯示,工業產品要想達到10%~20%的節能效果并不容易,但在建筑領域,通過綜合的節能技術措施,則能達到節能50%~60%的效果。葛勇說,中國的既有建筑達440億平方米,其中95%以上屬高能耗建筑,此外每年還在新增約20億平方米,其中80%以上為高能耗建筑,這些高能耗建筑都需要進行節能施工或改造。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2008年曾表示,2020年之前,中國用于節能建筑項目(含新建筑的節能化施工和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的投資至少將為1.5萬億元。但目前中國建筑節能產業的局限在于企業規模不易做大。

  葛勇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的建筑節能產品生產商大多為中小企業,其最大的困難還在于資金,政府和金融機構對其的支持力度也有待提高。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給投資公司以機會——像青云創投這樣在國內清潔技術領域投資頗多的風險投資公司也出現在了本次論壇上。

  上海世博會上,“城市最佳實踐區”里以漢堡館為代表的國外建筑節能技術曾給游客留下深刻印象,而遠大館這樣的展館,表明中國本土企業在這方面也并不遜色。葛勇說,從他接觸的企業來看,與其他很多節能產品不同,中國的建筑節能技術并不落后于先進國家,一些企業的技術完全可與國外媲美。目前,中國建筑節能產業需要采取的是戰略性的動作,例如考慮產業整合——成為能源管理外包商;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相結合;推動節能與裝修同步化。

  在推動建筑節能方面,金融業除了投資之外,還能有其他手段。日本住友信托銀行房地產業務發展部副總經理伊藤雅人在論壇上介紹了住友信托銀行的經驗。他說,在東京都政府2007年出臺了全球首個旨在降低當地企業和辦公樓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總量封頂和排放權交易”制度(cap&trade)后,住友信托銀行制定了一本詳細的地產評估手冊,從成本、可銷售性、贏利可能三大方面來評估申請貸款的可持續地產項目。符合一定標準的項目,在信貸方面可以享受優惠。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