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汽車零部件產業規模也在不斷壯大。截至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已達3萬多家。2010年實現產值1.6萬億元,出口405.84億美元,占汽車商品出口總額的78%。
“但是,國內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大多集中在低端領域,嚴重制約著我國從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敝袊嚬I協會副秘書長董建平表示,零部件產業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按照汽車產業發展規律,一個國家的汽車產業要具有領先世界汽車產業的能力,汽車零部件產業必須適度超前發展,必須擁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零部件產業龍頭企業。
前不久,浙江吉利汽車公司與法國弗吉亞集團、浙江利民公司在杭州簽署全球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成立合資公司。吉利方面表示,以弗吉亞擁有的全球領先的汽車零部件技術和世界一流的品質保障能力,結合吉利集團的整車研發和成本控制能力、零部件廠商浙江利民公司的機制優勢,3方將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零部件集團公司。
由于我國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和零部件產業的高度市場化,一大批中小零部件企業迅速成長起來,為汽車零部件產業帶來了巨大生機和活力。但是,這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企業規模小、分散、重復的狀況。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顯示,我國零部件行業高度分散,前100強企業的市場份額只占整個行業的50%,主營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不足10家,遠低于其他國家相關產業的集中度。
面對銷售額高達數百億美元的外資企業,我國零部件企業怎樣才能具有規模優勢及競爭優勢?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安慶衡開出了“藥方”:零部件企業在增強自身實力的同時,通過集團化發展才能與外資零部件企業同臺競技。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張小虞多次強調,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一定要走“集團化、規?;?、專業化”的道路。
在這方面濰柴提供了成功的范例。通過吸收合并湘火炬,濰柴集團形成了包括發動機、變速箱、車橋的完整的動力總成產業鏈,集團內各企業之間通過有效的溝通與協作形成合力,不僅提升了各自的技術與管理水平,并使整個動力總成系統完美匹配,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2010年,濰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911億元,這種效果在各企業單打獨斗的狀態下是不可能實現的?!睘H柴集團總經理孫承平說。
整合旗下分散的公司,形成集中優勢,幾大汽車集團也在這方面積極探索。2010年2月,東風汽車零部件(集團)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吸納了15家東風旗下骨干零部件企業,經營業務包括懸掛承載系統、轉向系統、發動機熱系統、汽車電子控制模塊等,競爭實力大大增強。一汽集團和上汽集團也通過將旗下零部件業務歸屬到一個或幾個獨立公司的方式,對自身的零部件業務進行整合,以提升行業競爭優勢。
為提升我國零部件企業的實力,解決零部件企業生產批量小、分散、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等問題,董建平建議,國家應扶持零部件專業化小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這些龍頭企業雖然不大,但是他們是專業化生產,只有做專才能做精做強,從而才能把技術水平提高,把規模做大,市場做寬?!?nbsp;
董建平說,對于零部件企業而言,要贏得市場就必須擁有核心技術。
但是,目前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廉價勞動力成本及資源成本,并不掌握高端產品技術且缺乏研發能力。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兼副秘書長付于武告訴記者,學會曾對我國企業在發動機、變速器、車橋、制動系統和轉向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能力作過一次系統調查,結果顯示,與國外先進技術確實存在較大差距。
商務部提供的數據表明,在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領域,目前外資零部件企業占有市場份額高達90%。
顯然,核心零部件研發能力弱已成為制約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怎么辦?付于武指出,無論是立足國內市場還是進入國際市場,當前中國零部件企業首先必須提高研發能力,開發核心技術。
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近年來,不少有眼光的企業加大了關鍵零部件的投入和研發力度并有所收獲。吉利集團新聞發言人楊學良介紹說,通過技術攻關,目前吉利不僅掌握了整車設計和制造技術,還在汽車發動機、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及安全技術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
記者在位于濟南章丘工業園的中國重汽濟南商用車有限公司看到,他們自主開發的EGR(廢氣再循環)發動機、智能手自一體AMT(電控機械式自動變速箱)、盤式制動器等擺滿了產品展示廳。中國重汽集團公司總經理蔡東告訴記者,這都是公司依托科技部批準的重卡行業唯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自主研發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他還透露,公司目前正在投資15億元新建一個技術研究中心,以進一步提升其在核心技術上的研發能力。
“不過,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要想實現新崛起,在研發上僅靠個別企業單打獨斗是很難的。”付于武表示,解決汽車零部件面臨的問題有賴于多產業融合,特別是汽車電子亟須形成一種新的產學研用合作機制,實行聯合攻關。
借助資本的力量實現我國零部件產業快速發展,也是一條便捷之路。通過直接收購國外優秀的零部件企業,進而掌握核心技術和市場。4月8日,中航工業集團旗下的中航汽車工業控股有限公司與北京亦莊國際以4億美元聯合收購美國通用旗下的耐世特汽車系統公司,這是迄今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最大的一筆海外并購。
盡管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仍然存在著創新能力不足、產品技術附加值低、整零關系不協調和企業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但在董建平看來,只要緊緊抓住“由大變強”這一我國汽車產業當前發展的主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主動融入國際化采購體系,我國零部件行業無論是橫向規模發展,還是縱向技術升級都有著廣闊的躍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