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解析:我國軸承行業存在的矛盾和問題

時間:2011-07-01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由于軸承精度、性能雖能達到或接近主機用戶要求,但穩定性、一致性不夠,壽命和可靠性有較大差距或未得到驗證,因而許多領域的國產軸承還未得到用戶認可,全部或絕大部分依靠進口。

      由于軸承精度、性能雖能達到或接近主機用戶要求,但穩定性、一致性不夠,壽命和可靠性有較大差距或未得到驗證,因而下列領域的國產軸承還未得到用戶認可,全部或絕大部分依靠進口:高速動車組軸承、風力發電機組傳動系統軸承、引進的高速度、高精度冶金軋機配套軸承、包括盾構機在內的大型施工機械軸承、高速度高精度數控機床軸承和電主軸、新型城市軌道交通軸承,等等。
   

(一)發展方式沒有根本轉變
      低水平擴張、低效益運行的粗放式發展方式沒有根本改變。先進的精益管理、敏捷制造模式和6σ、5S(6S)管理方法未能推廣應用,有的應用了也未很好堅持。信息技術的應用還處在低層面,與“兩化”融合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全行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平均值僅為10萬元/人·年。銷售利潤在5%左右徘徊。軸承鋼材料利用率一般水平僅達50%。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高達0.64噸標煤。
   

(二)產業結構的深層次矛盾依然突出
      長期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形成的產業結構的深層次矛質沒有解決,致使產業集中度低的問題沒有好轉。CR10、CR30長期在30%、45%左右徘徊。  
   

(三)缺少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
      由于原有的行業歸口科研院所企業化,致使行業共性技術研發和服務平臺缺失。同時,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全行業還未實現由技術模仿和技術跟蹤向技術創新和技術集成的轉變。30萬名員工的行業僅獲專利授權10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只有100多項,還有相當部分不是核心技術的專利。有關滾動軸承的40多項國際標準,沒有一項由我國軸承行業主持制訂或參與制訂。
   

(四)品牌建設進步較慢
      由于企業長期以來重“硬”輕“軟”,重產能擴張,輕軟實力的積累,造成以核心技術、主導產品、管理能力、營銷能力、融資能力,系統集成能力、公司治理能力和企業文化等軟實力支撐的品牌建設進步較慢。至今,還沒有一個在世界上叫得響的品牌。在做產品→做銷售→做營銷→做品牌的發展道路上,多數企業還處在做銷售的階段,優勢企業也只是剛進入做營銷的階段。
   

(五)產品結構不盡合理
      由于準入門檻低,又缺乏退出機制,一大批達不到經濟規模、缺少技術支撐的小企業,甚至小作坊,以低價策略擠占普通軸承市場,使一些大型企業也身不由已地卷入價格仗,造成了國產軸承在國內外中低端市場上的同質化惡性競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