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大礦山推行季度定價措施的落地,長協價與市場價的差距不斷縮小,即使相關部門插手亦很難改變當前局面。這意味著,中國進口鐵礦石市場現狀仍將維持一段時間,相關部門還要打一場硬仗才能平息亂象。
從2002年的44%到2010年的60%,中國愈加高漲的對外鐵礦石依存度也使業界對鐵礦石進口價越來越敏感,而近期走弱的進口鐵礦石價格似乎遠不能說明價格拐點已經到來。
從4月中旬開始一直高歌猛進的鐵礦石進口價格在近期小幅回落,但這很可能是個假象。
近期,受國內鋼材市場價格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影響,進口鐵礦石現貨價格“聞聲”下跌,市場成交清淡。
近日,市場“風向標”——63.5%品位的印度粉礦到中國到岸價報187美元~188美元/噸,下跌1美元/噸,為三周以來的第二次下降。
與其說是價格下降,不如說是行情的調整過程。從實質上看,全球鐵礦石的供求格局并沒有發生改變。有人更是坦qw言:價格拐點出現?再等幾年吧。
價格跌勢頻現
從去年12月上旬到今年年初,鐵礦石價格一路走高。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鐵礦石17717萬噸,進口到岸價平均156.62美元/噸,同比上漲60.31美元/噸,漲幅62.62%。如此高的價格漲幅,使中國鋼鐵行業頓時黯然失色,并直接導致了鋼鐵行業處于“高成本、低收益”的運行狀態。
根據中鋼協的統計,今年一季度納入統計的77戶國內大中型鋼鐵企業中,有10戶虧損,虧損額達6.5億元人民幣。
“過高的進口鐵礦石價格泡沫在3、4月份肯定要吹破。”中鋼協副秘書長吳新春曾在今年2月份召開的中鋼協動員大會上這樣預測未來鐵礦石價格走勢。
但礦價跌勢的出現卻比他預測得更快。
從2月下旬開始,進口鐵礦石價格開始直線下跌:63.5%品位的印度礦從196美元~197美元/噸(CFR)一路下跌至170美元/噸,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跌幅接近30美元/噸。
不過好景不長,進入3月下旬,進口鐵礦石價格就開始止跌并快速反彈。
港口63.5%品位的印度礦價格已經漲至189美元/噸(CIF),較之前的最低價上漲了19美元/噸。從此后的4月中旬一直到5月10日,進口鐵礦石價格一直處于上漲態勢,5月10日當天,63.5%品味的印粉價格為187美元~189美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