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產銷下滑的速度并未因市場旺季的來臨而減弱。昨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公布的4月全國汽車產銷數據顯示,中國汽車4月產銷分別完成153.53萬輛和155.20萬輛,環比分別下降15.98%和15.12%,同比下降1.85%和0.25%。這是我國汽車產銷27個月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中汽協副會長董揚表示,受刺激政策退出、燃油價格攀升、部分城市治堵限購政策等影響,中國汽車延續了從年初開始的低迷態勢,其中日本地震對汽車工業的影響在4月最為明顯。
據了解,自日本發生地震以來,豐田、本田、日產等日系企業紛紛在4月公布了減產休假計劃,這直接導致了日系品牌汽車在中國的銷量下滑,份額也被其他品牌蠶食。
統計數據顯示,日系乘用車品牌4月共銷售19.13萬輛,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16.75%,與上月相比下降了3.25%,同比下降了3.07%。與3月相比,日系車市場占有率下降較快,其他合資品牌呈不同程度增長,其中德系和韓系車增長最為明顯。
受日系車份額下滑影響,中日合資企業較為集中的廣汽集團因零部件供應不足,在4月銷量也出現了下滑,總體銷量不到5萬輛。企業排名也被奇瑞和江淮兩家自主品牌企業超越,從第六位滑落至第八位。
董揚表示,日本地震除了影響日本在中國合資合作企業和一級供應商外,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乃至世界汽車產業發展的影響都不可低估。在日本的二、三級企業以及原材料供應商對我國企業也將產生較大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產銷增幅的減弱也拖累了汽車企業經濟效益。據全國汽車行業規模以上的10865家企業口徑統計,一季度累計工業產值1.14萬億元,同比增長18.51%,增幅比1-2月回落0.36個百分點。而全國17家重點汽車企業一季度利潤同比增幅8.66%,增幅比1-2月回落7.83%,增速低于同期營業收入增速6.23%。在企業經濟效益的各項統計中,利潤總額增速最低,僅為個位數增長。
在董揚看來,按照目前的趨勢,中國汽車工業的增幅縮減并未見底。據他分析,汽車產銷增幅從今年年初同比增長15%、到前兩個月的9%、再到前4月的不到6%,甚至是4月同比下滑,幾乎可以預見,全年可能難以實現10%的預期增長目標,甚至會低于GDP的增長。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中國汽車出口已經出現了恢復的跡象。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今年3月,中國汽車共出口6.50萬輛,環比增長58.67%,同比增長62.27%,前三個月累計出口16.38萬輛,同比增長54.17%。董揚預計,今年全年出口量有望超過2008年出口68萬輛的歷史最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