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推進銀行卡向金融IC卡升級 深圳已發行金融IC卡逾31萬銀行卡7月集體換“芯”
目前,央行明確推進磁條卡向金融IC卡升級的時間表,今年6月底前工、農、中、建、交和招商、郵儲銀行應開始發行金融IC卡。記者昨日獲悉,深圳作為最早啟動金融IC卡試點的城市,目前金融IC卡發卡量已超過31萬張。與傳統“磁條”銀行卡頻頻遭遇克隆相比,含有芯片的金融IC卡安全性更高,功能更多,從磁條卡升級為芯片卡,已是銀行卡產業升級換代的大勢所趨。
深圳累計發行銀行卡9000多萬張,用卡量大幅增加,引發的銀行卡犯罪也比較多。
去年9月,深圳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局副大隊長李彥平在“銀行卡安全防控案件剖析講座”上稱,從銀行卡犯罪方式來看,“制作偽卡在境外盜刷”是最常見的手段,犯罪團伙在ATM機上或者自助銀行“門禁”處安裝一個側錄器,當持卡人刷卡或插卡時,這些裝置能自動竊取銀行卡磁條上信息,然后復制銀行卡,經常有“卡未離身但遭人盜刷”的案件發生。在華強北,有不良商戶在POS終端安裝盜卡器甚至是安裝監控設備來竊取密碼。
這些犯罪案件不僅造成持卡人的損失,導致社會公眾的恐慌和不滿,而且引發持卡人與銀行之間的大量民事訴訟糾紛。
李彥平認為,磁條卡復制相對容易,很多犯罪分子都是小學畢業或初中畢業,就能把復制的信息寫到磁條卡中,他希望更多銀行能推行金融IC卡。
相比而言,芯片金融IC銀行卡采取個人密碼、卡與讀寫器雙向認證,很難被復制和偽造,也不會像磁條卡那樣消磁,安全性更有保障,利于維護持卡人防范諸如跨國制作和使用假銀行卡、銀行卡欺詐等各種高科技手段的金融智能犯罪。
2009年兩會期間招行行長馬蔚華也提交《關于推廣芯片銀行卡的提案》建議,監管部門應盡快促進磁條銀行卡向芯片IC卡升級,杜絕克隆卡式犯罪。
深圳率先給卡“換芯”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關于推進金融IC卡應用工作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明確表示,2015年1月1日起在中國經濟發達地區和重點合作行業領域,商業銀行發行的、以人民幣為結算賬戶的銀行卡均應為金融IC卡。根據安排,今年6月底前工、農、中、建、交和招商、郵儲銀行應開始發行金融IC卡。
這也是官方首次明確推進磁條卡向金融IC卡升級,同時也意味著將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啟動銀行卡芯片遷移工作。
早在2005年11月,深圳市銀行卡產業發展協調小組辦公室出臺的一份文件便提出——銀行卡IC化是國際發展趨勢,深圳要力爭金融IC卡推廣工作走在全國的前列。到2008年,深圳市政府還牽頭研究發展金融IC卡發展規劃。
2008年12月,工行深圳分行率先在深圳推出金融IC卡,到目前為止,工行在深圳的金融IC卡發行量已超過31萬張。中行深圳分行也曾發行過金融IC卡,但只是一張理財卡,并未大范圍地推廣應用。中國銀行深圳分行有關人士稱,中行總行將于4月份陸續上線金融IC卡項目,其中包括系統的升級改造,受理終端的改造等,預計中行深圳分行將在6月份開始陸續發行金融IC卡。交行深圳分行表示,金融IC卡的發行是一個系統工程,目前交行也僅僅是試點發行,發卡量不多。據悉,招行深圳分行本月底或下月初即將發行金融IC卡。
建行深圳分行、農行深圳分行有關人士均表示,目前已在央行和總行的部署下,為發行金融IC卡做準備。
大運前完成七成POS機改造
據了解,央行就金融IC卡受理環境改造和商業銀行發行金融IC卡分別提出了具體的時間安排。
在受理環境改造方面,2011年6月底前直聯POS機能夠受理金融IC卡,全國性商業銀行布放的間聯POS和ATM的受理金融IC卡的時間分別為2011年底和2012年底前,2013年起實現所有受理銀行卡的聯網通用終端都能夠受理金融IC卡。
記者昨日了解到,深圳正在加速改造IC芯片銀行卡的使用環境以及使用范圍。截至目前,深圳已有超過1萬臺POS機完成受理芯片卡的兼容改造,在過渡期內,既可接受磁條卡刷卡,也可以接受芯片卡非接觸式的刷卡支付。中國銀聯深圳分公司提供的信息顯示,目前可以接受金融IC卡刷卡支付的商家有藥店、保險公司、快餐店、運輸公司、物業公司等。
據悉,人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也牽頭啟動金融IC卡受理市場的建設。根據規劃,在今年大運會開幕之前,全市70%以上的POS機受理終端將完成受理IC卡的改造,其中主要是以小額快速支付的POS機為主,改造將集中在如快餐店、電影院、旅游景點、商場超市等適合金融IC卡使用的消費商戶。
成本高:一張IC卡成本約30元
盡管深圳目前已發行超過31萬張金融IC卡,但在央行發布銀行卡“升級令”之前,很多銀行在這一項目上處于觀望狀態,根本原因就是成本投入太高。“金融IC卡一張的成本在20-30元左右,而目前磁條卡的成本在1-2元,所以金融IC卡的整體轉換,意味著銀行將會投入高昂的成本,如果新發卡50萬張,那么比磁條卡成本至少要多2000萬。如果要把已發行的磁條卡替換成金融IC卡,那成本就更高。”一位國有銀行銀行卡部的負責人稱。
除金融IC卡本身的成本外,銀行柜臺系統的改造、銀行自己鋪設的POS機的改造、ATM機等自助終端的改造都需要時間來完成,因此磁條卡向金融IC卡的整體轉換,肯定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據業內人士估算,按目前全國20億張銀行卡來算,如果整體實現芯片的轉換,耗資大約需要1000億元,一張芯片卡要20-30元,更換20億張銀行卡的成本將達到400億元,另外,智能卡POS終端、ATM機的更換成本約2500元/臺和8000元/臺。估算下來,整個換“芯”成本將在1000億元以上,對銀行來說,保守估計每張IC卡的成本在30元左右。
一卡多用到哪兒都能刷
“金融IC卡安全性比磁條卡高,儲存信息容量大,還可以存儲密鑰、數字證書、指紋等信息,能為持卡人提供一卡多用的便利……金融IC卡推出后,將會成為各商業銀行開展金融服務創新的一個平臺。”一家國有銀行銀行卡中心的負責人稱。
好處1 拍一下就完成支付
深圳一銀行卡業內人士這樣描述使用金融IC卡的好處:去超市購物、到餐館消費、去電影院看電影,市民用換了“芯”的銀行卡支付時無需再刷卡簽字,只需要拿卡片在POS機旁一拍就可以完成支付;乘坐廣深高鐵或地鐵,無需購票,進出閘只要將銀行卡一刷就可通行;今后,或許你住宅小區的門禁也是一張金融IC卡。
好處2 可當電子錢包
從目前深圳金融IC卡的應用來看,已可提供電子錢包功能。所謂電子錢包,也就是銀行卡的小額支付功能,這主要由于金融IC卡除能實現普通磁條銀行卡的所有金融功能外,還能夠提供脫機交易、非接觸式交易。由于金融IC卡設有電子現金賬戶,一般銀行會讓持卡人在該賬戶設立一個不超過1000元最高額度,這樣就使該銀行卡具備脫機小額支付功能。“今后在一些小額支付領域,比如快餐店、便利店、書店,持卡人只需要將卡片拿出來放到POS終端旁一拍就可以完成付款。”一銀行內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