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電環節的總體目標是:通過深入研究和應用網廠協調技術、風電及太陽能發電并網技術和大容量儲能技術,促進電源結構優化,適應清潔能源發展。2015年可滿足6000萬kW風電和500萬kW太陽能發電接入的需要;2020年可滿足1億kW風電和1800萬kW太陽能發電接入的需要。發電環節主要包括常規電源網廠協調、風電并網、太陽能發電并網和大容量儲能等關鍵環節。與常規電源相比,大多數新能源發電方式提供的電力具有顯著的間歇性和隨機波動性,當并網規模較大時,將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影響。作為新能源發電方式的有益補充,儲能技術可以通過存儲電能來平滑隨機和間歇的功率輸出,并在大規模新能源發電并網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們認為其中并網技術和儲能技術尤為重要。下面我們將主要介紹并網技術中的三個關鍵設備——光伏逆變器、風電變流器和大容量儲能。
光伏逆變器:逐步進軍海外市場
逆變器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的重要設備之一,其成本占比約為10-20%。隨著全球光伏裝機量的迅猛增長,逆變器市場也不斷擴大。根據IMS Research,2009年全球逆變器市場達到2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4.8%,出貨量達到8.3GW。2010年第二季度全球逆變器出貨量為4.9GW,同比增長了284%,但是由于逆變器價格下降了30%,因此,銷售收入僅同比增長了165%。2010年上半年,全球逆變器出貨量達到8GW,同比增長了近3倍。根據Isuppli的預測,全球逆變器裝機量將從2010年的260萬臺迅速增長到2014年的2330萬臺,增長近9倍。銷售收入也將從2010年的53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89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3.84%
根據《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到2020年我國光伏裝機容量將達到20GW。我們預計到2020年我國國內逆變器累計市場規模約為360億元,未來10年年復合增長率約為46.3%。 2008年,西班牙是全球主要的光伏逆變器消費國家,約占全球消費的45%,其次為德國占總消費量的27%。二者占全球總消費的70%以上,全球光伏逆變器消費的區域集中度非常高。其市場發展均受益于政府對光伏發電的補貼政策。 目前全球的光伏逆變器主要企業有SMA、KACO、Fronius、Ingeteam、Siemens、Studer、Xantrex、Danfoss、 Conergy、Satcon、Power-one、Outback power。SMA占據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份額超過40%,全球排名第二的Kaco市場份額則為30%,僅僅兩家龍頭企業的市場份額就超過70%。
國內很多企業或進行技術儲備,或已經開始量產,我們預計它們有望獲得技術突破,充分受益于逆變器市場的高速增長。 國內生產逆變器的廠商有合肥陽光(專業生產離網/并網光伏及風力發電逆變器)、北京索英(回饋電源及逆變器)、北京科諾偉業(系統集成及逆變器)、志誠冠軍(UPS為主)、北京日佳(小功率為主)、南京冠亞(控制逆變為主)等企業。 目前國內光伏逆變器主要被陽光電源、艾思瑪、KACO等品牌所占領,國外企業多數通過代理渠道進入國內市場,由于售后服務提供難度大整體市場占有率不高。 2008年統計數字顯示,合肥陽光電源公司占據70%以上的光伏逆變器市場份額,國內重點光伏項目大功率產品幾乎全部選用國內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