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周三指責中國為風電設備制造商非法提供補貼,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請磋商解決,為發起貿易訴訟邁出了第一步。美國《紐約時報》稱,這是4個月以來,美國第二次指責中國對新能源產業進行補貼,“表明中美兩國由綠色能源引起的貿易緊張正在升級”。對此,中國商務部23日在其網站回應稱,當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發展新能源,以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關發展風能的措施有利于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符合世貿組織規則。中國專家表示,美國這一投訴毫無道理,中國的風電近兩年發展迅速,美國此舉意在打壓中國的風電產業從而保護本國的產業。
美國貿易代表羅恩·柯克22日在華盛頓宣布,美國政府已請求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向其風力發電設備制造商提供高達數億美元補貼”一事展開調查。他表示,中國“為提高風力發電產能”而實施補貼的做法有違世貿組織的相關條款,美方希望中方“終止”這些補貼,并已要求與中方進行磋商。
據美聯社報道,柯克解釋稱,“這些補貼發放的標準取決于中國的風電設備制造商是否使用來自中國本國的零部件”,這在實際上已經形成了“進口替代補貼”,即以使用本國出產的貨物為條件而給予補貼。柯克為美國政府辯護稱,“奧巴馬總統貿易策略的一個關鍵要素是通過消除針對美國出口的貿易壁壘,以打開外國市場”,中國實施的“補貼”已“成為妨礙美國向中國出口商品的有效壁壘”。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官網上的新聞稿稱,目前中國“風電制造業專項資金”項目的單筆補貼額度從670萬美元到2250萬美元不等,而中國的風力渦輪機及其零部件的制造商隨著渦輪機型號規模的增加,可以獲得多筆補貼。據估計,自2008年以來,中國通過這一項目提供的補貼總額“可能達到數億美元”。
另據路透社報道,美國請求世貿組織展開調查,開啟了60天內通過協商化解分歧的進程。倘若這一努力失敗,美國可能向世貿組織爭端解決小組申請聽證。路透社在報道中直接點明,這起貿易案的背后推手是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今年9月9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美國政府提出了一份厚達5800頁的“調查申請書”,指控中國政府“向本國風能、太陽能、電池和節能汽車等產品提供不公平的支持”。此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10月15日發出一則通告,稱“應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申請,美國正式按照《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款針對中國政府所制定的一系列清潔能源政策和措施展開調查”。
一周多來,美國媒體連續發表多篇有關中國風能的文章,似乎在為政府的指責“造勢”?!都~約時報》15日、16日連續發表題為《征服風能,規則中國定》、《波士頓的風能設備是“中國制造”》的文章。報道稱,2005年,中國市場上的風輪機制造商還鳳毛麟角,但此后5年,在政府低息貸款、廉價土地支持下,憑借從國有電力公司獲得的特惠合同,中國的“新貴”們已攫取了本國85%的市場份額。中國公司現在幾乎控制了全球風輪機市場的半壁江山,正對海外市場虎視眈眈,尤其是通用電氣長期獨占鰲頭的美國市場。
不過,美國工商業協會資深研究員艾倫·托納爾森同時表示,“美國的跨國公司也在中國從事制造業,從中國政府的政策中獲得了不少好處”。一旦美國對中國產品施加懲罰性關稅,這些美國的跨國公司也將受到很大影響。路透社說,美國的通用電氣和聯合科技等風電渦輪機制造商正在急切角逐中國快速成長的市場。英國廣播公司(BBC)則說,實際上,中國已經在向外國企業開放風力發電設備市場方面采取了一些步驟。
清華大學中美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的投訴毫無道理。風能屬于清潔能源,世界各國都有補貼,否則此類新興的產業根本無法發展起來。此外,中國的補貼肯定也沒有美國多,數據顯示,美國對于新能源的補貼高達500億美元。本次美國向WTO投訴中國,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美國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和中國爭奪新能源產業的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