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本土電梯企業高峰論壇上,中國電梯協會理事長任天笑表示,今年中國電梯產量將達到30萬臺,為全球最大的電梯市場。我國電梯產量已超過全球產量一半以上,連續三年呈20%以上的增速,并出口4萬臺,行業產品銷售額近700億元,行業產值有望達到1000億元。國產電梯品牌康力、博林特、東南、江南嘉捷、申龍晉身2010中國本土電梯企業5強。近年來,這5家企業借助核心技術和對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與提升,不僅成為本土電梯企業崛起的代表,更引領本土企業觸動和打破長期以來外資品牌對中國市場的壟斷。
逆境中歷練創新中揚頭
據任天笑介紹,政府對本土電梯行業從來沒有過任何扶持或者政策優惠,大多數的政府采購招標文件規定非合資品牌不予考慮,這樣就把一些國產電梯企業拒之門外。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發展,本土電梯企業的發展之路十分艱難。
任天笑表示,中國工業領域改革開放的第一個中外合資項目就是電梯生產企業,長期以來,外資品牌在中國電梯市場占據絕對優勢。他透露,目前以三菱為代表的日資企業占國內市場份額1/4強,以美國奧的斯為代表的美資企業占據1/4,歐洲企業占據1/4,本土民族品牌也占據約1/4的市場份額。
持續的國內市場需求,不僅為中國電梯市場的快速前進提供了基礎和保證,更為中國本土電梯企業實現崛起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尤其是在國務院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相關政策與舉措的大力支持下,中國本土電梯企業開始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戰略轉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速產品結構的調整;以發展核心技術為基礎,加大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投入力度,不斷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充分利用國際化資源,推進企業技術、品牌、人才隊伍的建設,并由此逐步實現從依靠“體外輸血”到“自我造血”的轉變。
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自我鍛造之后,以康力、博林特、東南、江南嘉捷、申龍為代表的本土電梯企業,開始逐漸掌握核心技術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綜合競爭力大大提升。他們不僅在中國本土市場開始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同時還在歐美等國際市場上的一些重要項目有所突破,甚至在以往幾乎被國外品牌全部壟斷的高端高速電梯領域,這些優秀的本土電梯企業亦憑借高品質產品、創新型技術,市場份額獲得大幅提升。同時,對零部件供應鏈體系的建設和完善,讓本土電梯企業在驅動和控制系統核心技術方面,尤其是在4m/s高速電梯曳引機、一體化控制系統和能量回饋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市場繼續向好競爭日趨激烈
對未來的市場走勢,任天笑表示了十分樂觀的態度。他表示,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極大地拉升了房地產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發展。受此拉動,下游配套領域――中國電梯行業進入了快速上升通道,中國也迅速成為全球電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電梯市場。他認為,中國電梯市場過去幾年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長速度,未來還將保持這種增長速度。康力電梯、博林特、東南電梯、江南嘉捷和申龍等5家公司每年生產銷售電梯5000臺至1萬臺。中國每年制造30萬部電梯,其中出口4萬部,中國電梯市場每年的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
康力電梯董事長王友林也認為,康力今后3年將保持30%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他表示,中國的城鎮化將是電梯市場保持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目前中國城鎮化率為44.7%,與發達國家的70%有不小差距。除此之外,國內地鐵、機場等交通設備建設投資也為電梯行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業內人士認為,近幾年,雖然民族品牌電梯得到了長足進步,但是,由于基礎研發技術落后,國內電梯核心零部件全部需要進口,導致國內電梯企業的毛利率普遍不高。目前康力電梯的整機毛利率只有27%。任天笑透露,我國電梯制造許可證已經頒發了500家,包括20余家國際企業和400余家國內企業。國內企業除了5家龍頭企業外,400余家企業競爭3萬部左右的電梯市場,過度競爭帶來了價格戰和售后服務的縮水。據業內人士估算,目前本土電梯公司分享國內約7.5萬部的電梯市場。康力電梯、博林特和江南嘉捷3家公司的銷售量都已經超過了1萬部,申龍和東南電梯銷量超過5000部,本土電梯前5名企業的市場集中度超過了55%。
任天笑指出,競爭帶來了價格戰和售后服務的縮水。目前國內扶梯出口到歐洲的價格是當地電梯制造商的25%,國內電梯價格也是10年前的一半。國內電梯企業仍存在打價格戰、競相壓價的不理智行為,電梯產量在增長,但電梯行業銷售收入并未明顯增加。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相比在研發能力、售后服務等方面的差距仍然比較明顯,其中,售后服務只是本土電梯企業面臨的諸多挑戰之一,產能過剩帶來的價格戰和核心技術的缺失,嚴重制約了本土電梯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