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上午,遠在山東出差的沈陽北方重工集團主管銷售的副總經理馮景昌,興奮地給公司打來報喜電話:EBZ240大功率硬巖掘進機在山東的煤礦進行工業性試驗后,由于產品性能拔尖兒,不到一個月時間,試驗合同就轉為了正式合同,同時又簽訂了兩臺銷售合同。
據馮景昌介紹,隨著營銷目標從“單機市場”向“高端成套”的躍進,前11個月,北方重工在世界舞臺上“攻城略地”,先后把埃塞俄比亞哈巴桑水泥廠水泥熟料生產線、印度Reliance集團砂山電廠礦山工程等大塊頭項目收入囊中,工業產值輕松跨過了126億元關口。
“今年前10個月,沈陽機床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23億元,預計到年底,企業的經營規模有望在世界機床行業爭得第一的位置。”12月3日,當沈陽機床集團退休技工張連喜從電視上捕捉到這條信息后,樂得合不攏嘴。在他記憶的底片上,昔日那個“一業獨大”、“傻、大、黑、粗”老工業區殘存的印跡,早已被“東搬西建”、“異地改造”的振興大戲沖刷得干干凈凈。如今,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和第二產業內部的整合,鐵西區70:30的二、三產業比重,已完全改寫了過去二、三產業95:5的歷史數據。
12月4日,沈陽北方交通重工集團執行副總裁尹繼新一走進辦公室就接待了幾位來自廣西的客戶——他們直奔清障車而來。“現在訂貨,最早也得明年初能把車提走。”尹繼新一臉的歉意。他告訴記者,在自主創新戰略的引領下,公司現在替代進口的產品達45%。
站在北方交通辦公樓內遠望,在周邊5平方公里土地上,一個由華晨寶馬汽車新工廠領跑,集合了上汽金杯、金杯錦恒、李爾汽車、廣汽日野、米其林輪胎等76家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的“汽車團隊”,已吹響了向“千億汽車俱樂部”挺進的沖鋒號。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機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現代建筑產業集群、電氣產業集群、醫藥化工產業集群……年初以來,鐵西區在裝備制造業聚集區揮起了“突出主業、外引內育、人才為本、強字為先、技術引領、國際水準”的發展大旗,形成了一個總投資近千億元的強大磁場,讓100個竣工項目攜手151個3000萬元以上開工項目綻開笑臉。
“鐵西工業走出了一條優美的‘微笑曲線’。”鐵西區委主要領導向記者展示了一組數字:進入11月份,全區工業總產值收獲了2064.4億元的豐碩果實,同比增長20.4%;其中“鐵西制造”一路高歌,達產值1341.9億元,再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