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行業自產生之時,就與金融資本緊密聯系在一起。目前,國際金融問題已經滲透和影響到世界經濟的各個方面,油價與金融市場之間的高度相關性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明顯。
BP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多夫·魯爾認為,2009年能源消費和經濟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再次凸顯。經濟衰退地區的能源需求降低幅度比經濟萎縮幅度更明顯。同樣,經濟增長地區的能源需求增長幅度也比經濟增長幅度更大。
他還認為,在經濟衰退這樣一個特殊的調整時期,能源和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充分體現在各國成功的經濟刺激計劃中。這些經濟計劃通常是能源密集型的。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和中國實施了世界最大的3個經濟刺激計劃。這些計劃均提高了以上三國能源消費占GDP的比例。
油價與股市的波動按理說不應該同步。支撐股價的是公司利潤,而油價則通常是供求關系的產物。自1983年石油開始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進行買賣以來,油市與股市之間的平均關聯度不足0.1%。雖然這種關聯度也會偶有上升,但從未如此持久地停在目前這樣一個高位。
《華爾街日報》近日在其股市時評中指出,由于更多的基金經理開始同時涉足油市與股市,二者被實際的資金流動聯系在一起。其中,很多基金經理被稱作是“程式交易員”。他們基于技術信號而不是市場基本面進行交易。投資在股市和商品市場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日益增多,投資者只需將鼠標輕輕一點就可以把資金在這兩個市場轉來轉去。
美元指數是通過計算美元和對選定的一攬子貨幣的綜合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從而間接反映美國的出口競爭能力和進口成本的變動情況。如果美元指數下跌,說明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貶值。也就是說,美元貶值,油價上漲;美元升值,油價下跌。美元走勢與油價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系。但美元貶值并不足以完全解釋油價上漲。
由此可見,除了傳統的新增需求、剩余供給等因素外,影響油價的原因是多重的、復雜的。其中,宏觀經濟走勢、金融市場變動對油價的影響日益凸顯。這也反映出目前金融全球化所帶來的國際石油市場金融化的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