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和能耗,反映的是能源在使用過程中性質不同的兩個方面。惠普先進的計量基礎架構解決方案實時監測生產能耗,使企業和單位能耗預測和減少能源的需求,實現能效的最優化。日前,惠普中國研究院院長王敏博士在人民網主辦的首屆低碳論壇上,就科技創新如何通過測定能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以及取代能源密集型工藝等方式促進經濟的可持續增長發表了演講。
王敏博士說,科技創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也推動了清潔和可再生的新能源的利用。2008年,在發電領域,全球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超過了化石燃料;全球新增電力供應量中,有三分之二由可再生能源(不包括大型水電站)和汽電共生產生。信息技術不僅在使用時更加節省能源,還支持能源節約和氣候中和資源。同樣,科技還可以讓人們了解如何利用能夠改變業務流程和行為的創新能源觀念。惠普先進計量基礎架構解決方案采用自主技術,能夠實時監測能耗,使公用事業企業和用戶可以預測和減少能源的需求。利用惠普在線碳足跡計算器,還能幫助企業和用戶計算打印機和個人電腦的能耗和碳排放量。這些碳影響評估服務,還支持用戶綜合考慮環境的能源使用和與之相關的碳排放量。
中國惠普被組委會授予2010年度“低碳中國領軍品牌”稱號。該獎項旨在表彰惠普對中國低碳經濟發展所做的杰出貢獻。IT行業的碳排放雖然僅占全球排放量的2%,但結合龐大的基數,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部分,王敏博士說。惠普計劃大幅降低數據中心的能耗和碳排放量,到2011年使臺式和筆記本電腦產品的耗電量比2008年下降10億kWh。
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惠普實驗室開發的地球中樞神經系統(CeNSE)將被嵌入世界各地的樓宇、運輸系統、農田等基礎設施的多達數十億個網絡化傳感器中,用以監測能耗,按需分配能源,減少浪費,降低電網風險。王敏博士相信,隨著科技創新和節能環保觀念的增強,人們選擇商品時,同等的價格一定會追求碳排量小產品。因為,在排碳收費的時代,你使用碳排量大的產品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大,就越要承擔相應的責任。為了明天,惠普中國研究院正積極地變革原有的能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