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行業運行的國際環境看,2006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世界貿易增長率略高于2005年。
2006年我國行業發展背景及趨勢分析
從行業運行的國際環境看,2006年,世界經濟仍將保持穩定增長,世界貿易增長率略高于2005年,從而對一些出口性行業構成支撐,但高油價和國際貿易摩擦也增加了我國一些資源性和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不確定性。從產業運行的國內環境看,2006年行業發展的宏觀環境仍較為樂觀,但比2005年偏緊。一方面,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特別是投資需求的回落,將會使部分加工工業產能過剩的矛盾明顯加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人民幣小幅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將進一步顯現,國際石油和其它初級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也會增加部分行業的成本上升壓力,企業盈利空間將因此而縮小;另一方面刺激消費政策的出臺、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場供給能力的提高、煤電油運緊張狀況的緩解,又會給眾多的行業帶來新的政策和市場機會。
1、能源類行業偏緊運行的局面有所改善
在中國進入新一輪經濟上升期的同時,中國也開始進入了資源消費的快速增長期,對以石油、鐵礦石為主的國際初級產品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并引起國際市場的強烈反應,帶動了一些資源類產品價格的上升。無論從工業化進程還是從消費升級的背景來看,我國對資源的需求都已進入持續上升的階段。資源的供給和節約利用,已成為保證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關鍵所在。為應對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資源瓶頸,要大力推進以節能降耗為主要目標的技術改造,抓好鋼鐵、有色、電力、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和企業的技術改造,降低這些行業的資源消耗水平;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在重點行業、領域、產業園區和城市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鼓勵企業循環式生產,推動產業循環式組合;進一步健全促進能源資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節能降耗的管理制度;綜合運用財稅、價格等政策手段,促進能源資源的節約和有效利用,形成全社會自覺節約資源的體制機制;積極開發資源節約技術,重點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資源綜合利用、資源節約、資源替代等先進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這種情況下,2006年,采掘業中的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煤炭行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同時,一部分已經具備產業化條件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將逐步進入發展的“黃金期”。但是,投資、出口增長速度的回落,也會牽制資源類行業的發展。總體上看,2006年能源、原材料工業將繼續是國民經濟中增長較快的行業,但增長幅度將會比2005年有所放慢。
(1)原煤產量繼續保持平穩增長,但2006年增速將較2005年有所下降,總產量約為221000萬噸,同比增長6%。受鋼鐵行業景氣下降和電力行業需求緩解的影響,煤炭價格將不會出現大幅度的上漲,從而使煤炭行業的毛利率和利潤率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
(2)石油開采行業因資源的約束,繼續保持相對平穩的增長,預計原油產量達到18600萬噸,同比增長3.33%,同時受高油價的支撐,行業利潤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汽油產量因成品油價格上升呈現恢復性增長,預計產量為5800萬噸,同比增長7%,增速比2005年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行業的利潤增長情況也將好于2005年;天然氣產量受西氣東輸的拉動和以氣代油領域的擴大,將呈現高速增長的趨勢,預計產量達到59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9%。
(3)隨著大量新增機組的投產,全國電力供給能力將有較大提高,預計2006年電力供給增長12.1%,全年發電量將達2.78萬億千瓦時,全國電力供求形勢明顯緩解。
2、投資類行業繼續呈下行調整趨勢
由于中央對固定資產投資的調控力度不會減輕,對土地的控制仍然較嚴,再加上企業投資的主動收縮以及外商向我國產業轉移速度放慢,2006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將呈現出平穩回落的態勢,從而對投資品行業的增長形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作為新的五年規劃開局之年,一些跨五年計劃的大項目及新五年計劃的重點項目將會繼續增加投資或逐步開工,奧運場館建設進入最后沖刺階段,中央財政預算內投資中用于社會發展、西部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及中部崛起的基礎性投資仍將保持一定的力度,從而使投資增速的下降控制在適度的范圍之內。總體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增幅的下降將限制投資品類行業的擴張,繼續調整的趨勢不會改變。
從具體行業看,2006年宏觀調控對固定資產投資、開發區及工業項目的建設以及房地產建設還將繼續延續緊縮的政策,這種緊縮將使工程機械、水泥、玻璃、鋼鐵等行業短期內難有好轉。2006年規模以上企業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產品產量低速增長的趨勢仍將延續,在結構調整中行業利潤持續下降的勢頭將得到一定的扭轉。鋼鐵行業一方面面臨如何消化巨大的產能問題,另一方面又將受到鐵礦石價格高企和銷售價格的擠壓,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利潤水平繼續下降和結構調整將不可避免。作為投資中間品的有色金屬冶煉行業在繼續受到原料制約的同時,還將面對可能出現的價格回落風險,整個行業的利潤將從前幾年的高速增長轉為平穩增長。
3、消費類行業增收難增效
從2004年5月以來,我國消費品零售總額月累計增長速度連續保持在12%以上,消費需求日趨活躍,經濟增長正逐步從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消費與投資雙輪驅動、內需與外需共同拉動的轉變。2006年,隨著居民收入的繼續增加,汽車、住房、旅游、文化休閑等新消費熱點將由東向西、由大城市向中等城市進一步擴散。消費需求將保持2004年以來穩定上升的態勢,消費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在消費需求穩定上升的前提下,與吃、用相關的食品飲料、紡織服裝行業的市場需求將保持穩定增長,而與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有關的汽車、房地產、旅游、文化休閑等行業將獲得長期穩定發展的機遇。但是,消費需求上升是一個長期的、緩慢的過程,相關行業難以出現爆發式的增長,而這些行業嚴重過剩的產能將制約這些行業業績的提升,穩定增長是消費品行業未來發展的主基調。
從房地產情況看,2006年商品房供給量將有所增加,自住性需求逐漸回暖,隨著房地產市場供求形勢和房地產市場結構進一步得到改善,2006年房地產價格將在2005年的基礎上趨向平穩。在經過2005年的調整消化之后,汽車行業的市場需求將有所回升,初步估計,2006年汽車市場總體產銷規模將達到640萬輛左右,比2005年增長約12%-13%左右,同時,鋼材價格的下降將扭轉汽車行業利潤持續下滑的勢頭。食品飲料行業因其較強的抗周期性和國家相關消費政策的刺激,將面臨一定的增長空間,但利潤水平短期內將受到消費環節價格趨降的制約。
4、出口型行業的入世效應將有所減弱
煤電油運供應緊張、環保壓力的增大、貿易摩擦的急劇增多、出口退稅地方分擔壓力、人民幣升值的預期、抑制“高能耗產品”出口政策的出臺,都將對2006年我國外貿出口產生抑制作用,因此出口增長在2006年可能出現轉折性變化,即從目前的超常規增長向平穩增長轉變。出口增速的下降,意味著我國傳統出口行業如紡織、家電、家具等商品出口的難度越來越大,入世效應將有所減弱。
在2005年秋季廣交會上,紡織品服裝簽約金額比同比下降6%,這預示著2006年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增速將明顯下降,而且美國、歐盟等主要國家與中國的紡織品貿易談判至今未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給未來中國紡織品的出口埋下了難以控制的外部隱患。預計2006年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在經過了近兩年的較高增長后將恢復到正常增長的水平。家電行業在嚴重供過于求的市場背景下,出口將成為未來行業成長的突破口,但隨著國際家電巨頭的重新崛起,出口的難度將越來越大,同時在國內外都將面臨新的能耗標準的考驗,因此整個家電行業還不具備全面復蘇的條件。
5、服務類行業將受惠于價格的調整
2006年,適應建立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國家將在企業和居民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充分利用當前價格水平較低的有利時機,逐步理順資源類產品和公共事業類價格,適當釋放原油價格上漲的壓力,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適當提高電價,有計劃有步驟地調整水、天然氣、公共交通價格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從而改變這些行業利潤增幅下降的勢頭,提高這些行業的業績水平。因此,在價格適度調整的背景下,電力、供水、供氣、城市交通等基礎設施行業將成為價格調整的受益行業,持續獲利能力得到增強。
產業調控重點關注的三個問題
1、經濟增速放緩后的產能過剩問題
隨著固定資產增速的下降、成本上升壓力的增大以及資源保障程度的降低,一部分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快速擴張的行業出現了產能結構性過剩的問題。1-10月份,在當前產能過剩比較明顯的煉鋼、鋁冶煉、水泥行業中,因不能有效消化成本上漲因素,或因原材料斷頓,全國規模及以上企業虧損企業比例急劇上升,其中煉鋼行業虧損比例達到30.1%,比2004年同期上升5.7個百分點,水泥行業虧損比例達到42.14%,比2004年同期上升11個百分點,電解鋁行業125戶生產企業中,一度有39戶停產,55戶凈虧損。電力行業在 “拉閘限電”的警報聲中,產能擴張很快,2004年增加了1.6億千瓦,現在已建成4.6億千瓦的供應能力,2006年可能會超過6億千瓦,如果用電需求不能同步增長,估計2年內電力也會出現過剩的問題。在產能過剩問題上,我們認為,隨著2006年水、電、油價格的調整以及PPI對CPI推動的滯后期的到來,大部分下游行業會面臨更大的成本上升壓力,產能過剩的現象將面臨大面積擴散的風險。這個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就可能引發產能的全面過剩,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形成巨大沖擊。因此,我國宏觀調控重點要解決的問題是在依靠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發展階段,如何將投資沖動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顯然,解決供給過剩不能單純依靠簡單的進一步擴大需求,而是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淘汰一些行業中高耗能高污染和技術落后的生產力,同時,理順宏觀體制和運行機制,消除產能過剩的體制性根基。
2、重化工加速發展階段的資源保障問題
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總量將持續擴大。為此,必須提高礦產資源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保障能力,促進礦山生態環境的改善,創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把保護資源作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一是加大能源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力度,加大煤層氣開發力度,解決油氣供應不足的問題。二是加快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調整,增加產能,提高效益。同時,依法清理關閉無證開采、污染環境、浪費資源、不具備安全辦礦條件的礦山企業。三是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改善礦山建設外部條件,利用高新技術,降低開發成本,鼓勵和支持礦山企業開發利用低品位難選冶資源、替代資源和二次資源,擴大資源供應來源,降低生產成本,鼓勵對廢舊金屬及二次資源的回收利用。四是鼓勵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技術,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電,擴大利用潔凈煤和煤層氣,減少直接燃煤比重,發展新型金屬、新型非金屬及常規礦物原料的替代品,降低經濟社會對常規礦物原料的依賴程度。五是根據礦產資源供需現狀及現有國力,對重要戰略資源分期分批納入儲備序列。六是擴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對外開放與合作,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企業到國外開拓資源,建立長期穩定的原料供應基地。
3、全面開放后重點行業面臨的競爭問題
2006年,按照入世承諾,我國部分商品(或項目)實行五年保護期或過渡期的時限將至,汽車、銀行、保險、電信等重點行業將全面開放,建筑、旅游、運輸等行業也將允許設立外商獨資企業,國內部分行業的壟斷局面將要打破,市場格局將面臨轉型,宏觀經濟將不可避免地受到這些行業波動而帶來的影響。2006年7月1日起,進口汽車關稅降至25%,汽車零部件關稅降到10%。隨著過渡期后進口汽車關稅的進一步下調,跨國汽車廠商可能會因勢調整經營戰略,以直接進口汽車和零部件為主,國內汽車產業的利潤將被進一步攤薄,汽車行業將進入競爭更加激烈的微利時代。在金融方面,2006年底我國將取消對外資銀行在所有權、經營范圍和設立方式的限制,允許外資銀行對中國客戶經營人民幣業務,而我國銀行在企業治理結構、不良貸款比率、資本充足率等方面的不足,又給外資銀行搶占中心城市市場創造了機會。同時,2006年起取消地域限制,允許外國保險公司提供健康險、團體險和養老險,取消再保險的強制分保規定,降低對外資經營經紀公司的總資產要求,允許設立獨資的保險經紀公司,將使外國壽險公司能夠以合資或獨資形式進入中國市場,保險業的競爭將趨于白熱化。在電信方面,2007年我國將取消基礎電信的地域限制,外資股份將允許達到49%,國內電信業目前相對平穩的經營環境將被打破,真正的考驗將隨之而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下一篇:
?
北京杰控科技有限公司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守信企業”?
近日,北京杰控科技有限公司被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公示為2005年度北京市“守信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