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和陶城報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陶瓷行業新銳榜在佛山發布,涵蓋品牌類、產品類等84個獎項分別頒出,主辦方同時還發布了《2009年陶瓷行業白皮書》(下簡稱《白皮書》),記者從《白皮書》中獲悉,隨著歐美經濟復蘇遲緩,反傾銷調查等將會對佛山陶瓷今年走向海外市場造成新一輪的沖擊,出口將遭遇更大規模的阻力,但隨著“建材下鄉”等政策利好,今年陶瓷行業應該處于謹慎樂觀的運行狀態。
禪城87家企業已關遷
白皮書中指出,佛山正步入發展陶瓷總部經濟的轉型期,截至2009年10月,在佛山陶瓷企業最為集中的禪城區,納入專項整治范圍的115家建筑陶瓷生產企業,已有87家企業完成關遷轉移,共拆除窯爐269條,噴霧干燥塔155個,分別占總數的66.4%和62.5%,其中南莊、張槎、石灣全部完成專項整治目標。而南海區主產陶瓷的幾個鎮街,如丹灶,從去年7月起該鎮剩余的5家陶瓷企業實現關停轉產。
根據白皮書不完全統計,外遷的佛山陶瓷企業去年主要遷往廣東清遠、云浮新興、肇慶、河源、四會以及省外的四川、山東、湖南、江西等地,外遷企業共購置了32000多畝陶瓷生產用地,直接投入資金75億元,規劃新建生產線250多條,新形成年產約20億平方米的生產規模。
大力發展總部經濟
“目前佛山正采取措施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及陶瓷現代服務業,除了環保陶瓷,節能陶瓷等高科技產品,還發展文化和陶瓷旅游。”白皮書透露,市政府審批通過的《禪城區陶瓷展廳及總部基地布局規劃指引》中對現有陶瓷展廳及賣場進行了分析評估,按照空間環境和建筑質量分為三類,到今年年底前,將搬遷145家等級為三類及二類的陶瓷賣場,到2020年前,還要搬遷250家陶瓷展廳。
按照規劃,2015年前佛山將有望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陶瓷產業總部基地和“國際陶都”。